公平与均衡发展

2023-11-04 02:50: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欢迎阅读!
均衡,公平,发展


公平与均衡发展

——学习新《义务教育法》的一点体会

梅启华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学习教育法规一课中,听徐教授对新《义务教育法》作了仔细的解读,精辟独道,观点明确,使我也受益匪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断修订的法律都在逐步的完善,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新《义务教育法》很明确的体现了它的公平性,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也为社会的前进注入了新的动力。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增加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我就此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理解。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实施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现在若干条文中,旨在缩小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少年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义务教育法》第3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应当采取的主要办法是:1、新增师资的均衡配置,师资的配置应当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2、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方面,在指标和培训经费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3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学校应组织教师支教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和交流活动。

()均衡安排教育经费。《义务教育法》第44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坚决纠正在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上的“锦上添花”的错误做法。如有违反此规定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52条规定:“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均衡配置学生资源。义务教育阶段禁止通过考试择优选配学生到校到班。学生入学只与年龄、户口、住址相关,与等级、财富等无关。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这一个条规定强调,入学只与年龄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义务教育法》第12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教育的条件”。这一条规定强调,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就近入学。流动人口的子女与当地居民的子女一样就近免试入学

《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一条规定强调,在入学方面,既不能搞歧视政策,也不能搞优待政策,一律平等就学。以上三条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均衡配置问题。

在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据了解很多地方都采取了新措施。比如松滋市教育局在工作会上就提出了:农村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在户口所在地所对应的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城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在其父母实际居住地所对应的学校免试就近入学这一入学定,不仅是对起始年级入学有效,也对小学初中的所有年级学生的入学(包括转学插班)有效,有的学校对“家庭搬迁和父母工作调动”到收生范围内居住的非起绐年级学生的转学入学解决不到位,希尽快执行入学规定。任何学校不许考试收生,不许考试分班,不许考试接收转学生。农民工子女入学应当与城区居民的子女平等对待,一是父母在城区购买了住房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只要父母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尽管没有城区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一律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按划片招生规定入学转学不再有借读费。二是父母在城区没有购买住房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到相对学生人数较少的公办学校入学并享有学校里的城市居民子女的平等教育权。这些措施基本能够保障学生资源的均衡配置。

新《义务教育法》再次保障了教育的和谐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主义法律越来越能体现它惠及广大民众的优越性,特别是在人民的生活、工作学习衣食住行上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4ff44b33687e21af45a90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