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一)

2023-03-01 18:2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一)》,欢迎阅读!
倾销,全球化,背景,社会,经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社会倾销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认为社会倾销问题是以市场为基础、资本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不均衡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倾销问题的解决,必须放在全球化治理的整体框架下进行,为我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安排提供依据。 关键词:社会倾销全球化劳工标准

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着一种社会倾销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较低的劳工标准,致使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很低,由此造成的出口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倾销,或称社会倾销。其直接造成了工作机会从高工资、高保障的发达国家流向低工资、低保障的发展中国家,实质上形成发展中国家通过商品出口,将低劳工标准、低环境标准向发达国家输出的现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欧美发达国家制造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他们经常谴责发展中国家违反国际劳工标准,努力推动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采取各种途径将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将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纳入各种双边和多边贸易体系,以抵制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外贸出口大国,且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欧美国家正是提出和推动劳工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原因,我国的安全生产条件一直较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公认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着劳工标准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建立在会倾销论之上的劳工贸易壁垒,也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意欲在对社会倾销论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倾销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安排提供依据。 社会倾销问题的产生根源

社会倾销问题,是现代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资本逐利性的微观基础之上的,市场没有边界的自私竞争是市场济铁的法则,市场经济因此具有天生的二重性:它可以保证效率的最优化,却不能保证公平的最优化。在国家内部,可以由国家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控;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在当今相应的竞争规则等治理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必然是以资本的扩张为目的和手段,以对劳动的压制和剥夺为直接要求。可以这样说,当代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资本为中心的全球化,具有内在的不平等性,必然存在不均衡发展这一伴随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家间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形成全球化的中心——外围态势;而且在国家内部也日益暴露出来。富人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财富分配严重两极分化。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世界劳工的地位则不断地下降。工会在与资本的对抗中的弱势地位加剧,除个别国家外,各国的工会运动几乎都处在相当的困境中。劳资冲突的加剧和劳工地位的下降,使得劳工组织成为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积极鼓吹者。劳工组织的活动相呼应,发达国家政府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平等优势,也直接导致了其国内的产业空心化、社会福利损失。所以,尽管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劳工组织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在将劳动标准和贸易挂钩的要求上是一致的,双方就形成了互相援引和支持的局面。保护劳工权利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全球贸易体制来奖励或惩罚某个产品。

社会倾销论的内在逻辑矛盾

在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社会倾销问题上,社会倾销论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更是现代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紧密联系的四个组成部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比较优势原理中的最基础、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定理是H-O定理。该定理指出,各国生产素相对稀缺性的差异,导致了各国生产同一商品的比较成本产生差异。而比较成本的差异,正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并且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将出口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充裕的要素的产品,进口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的产品。按照这种贸易模式进行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能够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改善,并为各贸易国带来国内福利水平的增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对待增长与劳工问题的平衡协调上,必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各国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市场条件、税收水平等差异也很大,不同国家的劳工标准不可能完全相同。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是资本或知识密集型产品一样的道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力相对过剩,劳动报酬低,具有低劳动成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也是很自然的。

从上述社会倾销论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倾销论一方面通过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的运用,得到社会倾销导致发达国家工人失业、工资下降的结论;另一方面又不承认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对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国际经济交往的原则和基石的否认。所以,社会倾销论理论基础上,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 社会倾销效应的科学评估

社会倾销效应和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和评估。

失业率高居不下、工人生活状况恶化等等,发达国家这些社会问题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例如,高失业率的长期存在,使很多人成为长期失业者,并渐渐永久性的退出劳动力市场;国家运用不当的货币、财政政策,如在通货膨胀得到治理之后,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货币政策,使失业者增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等。同时,从发展中国家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地区转移产业有其他原因,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低劳工、环境标准,引起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并最终导致其员工失业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对发展中国家劳工、境标准的高要求,也并不能阻止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总而言之,发达国家所谓的与社会倾销效应挂钩的社会问题,是诸多内部、外部矛盾综合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深入参与,决不是其产生的唯一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3216c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