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实践手记

2023-05-01 23:28: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墨实践手记》,欢迎阅读!
水墨,手记,实践
水墨实践手记

作者:乔晓光

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



编者按:乔晓光的水墨实践是朴素的,他不追求那些华丽的表达方式,而企图以最本初的方式去探讨水墨的价值,并以此探究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关注他的艺术作品,实则是关注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思想媒介的“水墨”如何促进东西方生命信息与思维方式的交融。

对水墨画的讨论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画种问题。水墨画的边界在不断拓展延伸,多文化在水墨实践中的混融与羼和,已成为一种普及的常态经验。无论是水墨实践的多元化,还是相关水墨艺术研究与批评的不断开放,现代水墨画的发展成为一个艺术属性越来越趋向不确定的画种,现代水墨正在积聚蜕变为一个新的画科。

传统的水墨艺术属于独特的本土文化,唐宋以降至明清,文人水墨画成为传统绘画集大成者,代表了古代东方文明一个独有的艺术高峰。辛亥革命以后的现代水墨绘画,应当算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有变革性的艺术实践。现代水墨在当下文明转型期同样是承载时代变迁的艺术门类,虽然水墨艺术在这个时代中发展的脉络走向并不清晰,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通过实践不断产生着变化。水墨艺术蕴含着中国本土文明的底蕴与思维根性,正在成为最适合融合吸纳新事物的画种。

汉代,造纸术被发明后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古代的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造纸术,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个纸的文明,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与书法,是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发展生长成熟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是古典文明的一个载体,也代表古代文人艺术的典范,但今天的水墨画已不再简单等同于传统的文人水墨,水墨画在一个更开放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趣味中流变转型。近百年来,西风东渐,西方绘画的一些方法、技艺和风格程式被不断地学习借用,许多西画的题材和物象方式成为水墨画新的“芥子园”。

综观近百年水墨绘画观念与绘制方法的走向,水墨画已经渐渐从传统的案头走向西方绘画的架上,水墨画从传统的天、地、人三才的绘画观走向了现代视觉艺术的造型观,这是一种绘画观和方法论的变迁,也是艺术从传统对“心象”的表达走向现代视觉表达的文化变迁。水墨画的思想价值取向从古代文人对自然之“道”的靠近,到今天在逐渐靠近人的本体、靠近时代表达个体生活与情感,靠近不断开放的新思维、新观念的表达。传统的水墨程式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时代的变迁深刻影响着水墨艺术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水墨技术体系的转变。

水墨艺术追求观念与视觉上的创新,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绘画潮流。水墨受众群体的多元,使水墨成为一个主题泛化和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的实践载体。水墨开放的能量并不完全来自笔墨,回到纸的本体与神性,回到纸与水作为载体的叙事传统,艺术家开始探索笔墨形式以外的可能,水墨越来越趋向个体经验的实验。

水墨画的实践需要学习传统,需要去发现和接受一个文化多样的艺术传统,需要在视觉的空间观中,融入时间文化的内涵。传统绘画“书画同源”的深层含义是探索语言和图像的关联,更是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关联。传统绘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实践与艺术观构成过程中运用阴阳对偶的哲学方法论,这在《石涛画语录》和古典诗歌中都有深入的体现。事物相克相生、互补共生的对偶关联,构成了传统水墨体系的方法论和知识生成,水墨画的艺术哲学连接着中国最本原的文化基因。

水墨实践的开放与融合,不仅仅面对西方,同时也朝向民族文化自身。水墨艺术在本土多民族、多元文化领域中的开放与实践,同样是需要去开拓探索的。民族文化内部新的融汇与整


合,需要我们去自觉实践。水墨实践是一个融合着社会生活和个体命运的文化行为,艺术寄寓于生存现实,在时间中生长、成熟。八大山人的水墨故事如此,林风眠的彩墨故事同样如此。水墨是一种人生境遇的折射映像,成为言志的隐喻与心境的直叙。

水墨画是一个复合性的物种,既包含了传统性,又包含了现代性,水墨文化的复合性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实验性语言。人类意识与行为中的实践性与实验秉性,有其更深层的生命本能和生存动因,实验性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科学领域共有的前沿特征。今天,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强大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水墨画社会意识中的文化自信在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与更久远传统衔接的意义。

文化是有温度、有尺寸、有面相和身心的,文化是一种时间中存在的事实。艺术同样也是事实。脱离开文化的事实,孤立地讨论艺术,会掉进狭隘经验的陷阱。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自己不同时期的文化程式和艺术谱系,有相对应的文化传习人群。水墨画作为一种文化的事实,其生成关联着更多非艺术的因素,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性与局限,局限也是一种文化特征。

我的水墨实践是一个文化艺术不断开放与融合的过程,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我在寻找建立自己水墨谱系的“芥子园”,我在发现和内心切实相关的事物。中国古代早期艺术传统,成为我水墨绘画观生成的参照,这是一个古典纸本水墨领域以外的传统。我竭力在这些古代艺术背后去发现其内在的文化观和方法论,也尝试在世界其他早期文明艺术遗存中寻找灵感。从艺术的起源中发现、发掘更具启示性的东西,有益于艺术基本问题的思考。

注重不同文明艺术形式背后的叙事原则,注重文化思维与艺术程式、谱系的关联,发现人与自然关系中对艺术的选择,发现艺术在时间中的独特过程与存在,这些都成为我水墨实践的案头准备。其实,在文化遗产方面的田野研究是我专业教学的一部分,不断的田野考察与学术研究,为我的水墨实践带来了诸多灵感,也在不断丰富拓宽着我的文化视野。

对传统最大的误读,多源于经验在时间上的错位。同样,误读也在创造自己的意义。时间对于水墨,不是一个艺术问题,但时间决定着水墨的命运。水墨画不会“穷途末路”,它会成为当今文化自我认同与各种意义诉求的载体和符号象征,也会是一个仍有地缘文明价值象征的艺术门类。我的水墨实践是一种时间积累的发现与表达,水墨的实践包含着思维与思想的实践过程,也是一种身体与情感的手工过程,我的水墨叙事语言超越了单纯视觉的基点,而成为心灵的延伸。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承继发展的不会是表面的样式。文化的复兴与交融,更多是生命信息与思维方法的交换与互融。在水墨画以外的领域,我不断去发现水墨发展的可能元素,发现可融入水墨的东西。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交换,我们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从艺术社会学的视野来看,艺术正是在不是艺术的地方开始展露新的生机。

2018 4 月于北京艺术驿站8 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069014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