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冶《八至》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李冶《八至》诗词赏析
八至 唐代: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 注释
至:最。八至:此以诗中有八个“至”字为题。 东西:指东、西两个方向。 疏:生疏,关系远,不亲近。 赏析
这首诗很有哲理意味。因为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这在文人诗中很别致。
此诗由远近东西至深浅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亲疏*,诉尽人生无奈颓靡之态。全诗二十四个字,却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开花落,道破了人生的*。首句“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能够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
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了然能看到水底,“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不过,它又有“深”的假象,特别是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能够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所以也能够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个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个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因为旁观者清,站得高望得自然就远看得自然明朗。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这第三句,也许是最肤浅的。“高”是取决于天体与地球的相对距离,而太阳与月亮本不一样。“明”指天体发光的强度,月亮借太阳的光,二者更不一样。但是日月同光是人们的感觉,日月并举是向有的惯例,以此入诗,也无可挑剔。这个随口吟出的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还有其妙处。警句太多容易使读者因理解而费劲,不见得就好。而警句之间穿插一个平凡的句子,恰有松弛心力,以便再度使之集中的调节功能,能为全诗生色。诗人作此句,理应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所在——“至亲至疏*”。因为*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分开则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有之。当代某些学者试图以人的空间需求来划分亲疏关系。而“*关系”是属于“密切空间”的,特别是谈情说爱之际。从*和利益关系看,*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所以的确是“至亲”莫若*。不过世间的事情往往是复杂的,伉俪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离而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间也有隐私,也有冲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谓“爱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爱的*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所以为“至疏”。在封建社会中因为夫为妻纲,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不和谐的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运
往往悲苦。这些都是所谓“至疏”的社会根源。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这首诗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语言淡致,和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一样平白如话,但平中见奇绝。诗的前三句是个过场,其存有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层云叠嶂,前三句过后,才显出最后一句峰峦。“至亲至疏*”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间能够誓同生死,也能够不共戴天。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必得要以前沧海,才能指点归帆。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所以,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e9d7d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