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21平行线》,欢迎阅读!

郁南县实验中学教案纸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的 重 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5.2.1 平行线
科目
七年级数学
班别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
其推论的内容.
能力与方法目标: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情感与体验目标: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启发引导法
难点 教具
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师 生 活 动(经历、发现、探究、体验、交流、感知、解决问题、讲授、演示、启发、引导、鼓励等)
1、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
并发表见解.
2、 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能举出哪
⑴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些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事例⑵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吗? 的概念. 3、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踊跃发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言。如一排挺立的电杆、栅栏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的栏木、游泳池的游道等都给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 我们以两条直线不相交的形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相交;②象,这样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平行. 点。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学习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的平行线画法,归纳其步骤主4.平行线的画法 要为以下四点:一“落”(三角板
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
(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
“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
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四、平行公理
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点的边画直线). 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 条直线平行. 5、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在操作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中发现问题:过直线外一点,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行. b∥c.
教 学 过 程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教材P13第(1)(2)题;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教师做适当补充、强调重点。
七、课后作业
1.教材P13第(1)(2)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6、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分析讲解。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5.2.1 平行线 画图 学生板演 1、平行线定义 2、平行公理 3、平行公理推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6d7cc3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