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解读

2023-10-07 04:34: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空”的解读》,欢迎阅读!
解读,空”的
“空”的解读



——读《心经》有感

宗教是人类智慧结晶,千百年来,宗教一直伴随人类,给予信徒无尽的精神慰藉。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同样也是一门修心养性的高深学问,其世代相传的典籍浩如烟海,经文偈诗中的每字每句闪烁着佛家菁华,劝导世人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众多佛学经典中,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最为家传户晓。弘一法师曾评价道:《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在这部被认为集六百卷般若大经的精要所成《心经》中,短短二百六十余字就汇集五蕴、空、六根、六尘、十二因缘、四圣谛等基本教义,言简而意无穷地为读者解释宇宙万物真相,导引世人“度一切苦厄”。文中的核心概念为一“空”字,即世人在悟道得道过程中,关键是要对“空”有透彻理解。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佛书言简短而意深长,于寥寥数语中便可体现辩证、系等哲学思考与自成的一套内在逻辑。因此,佛家讲求“顿悟”,这也是因为佛教典籍中,字词表面看似简单,但字词谴造的背后有着一套与俗世不同的独特思维,其中的一部分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佛教徒慢慢感悟,否则难以得出论断。在我看来,佛学用语的内在含义大多被赋予了深远的象征意义,具有泛化、广义、虚指的特点,而这些特性可以归结为超脱二字。

作为佛法中的重要而基本的概念,同样具有上述超脱通达的特性。“空”的思想在佛书中出现频率很高,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公其他宗教及时间学说的特质,佛门因而也有空门之称。龙树的《中论》卷第四种说:“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三法印当中的无常、无我、涅槃寂静实际上都是“空”的基本思想的转换表达。

在《心经》一文中,作者首段点出“五蕴皆空”之说,继而以色空之间的关系说明“五蕴”“空”相即不离的特性,接着以不生不灭等十二字表明“空相”的状态,最后把六根、六尘、十二因缘本质归究于“空”因此,“空”是通解《心经》绕不开的重点与难点。

陈秋同先生为《心经》作注解时写道“‘空’是指真空,虚空,不是虚无。





《李叔同讲经》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星云大师编著的《佛教义理》中也提到“空”并非“顽空”“恶取空”由此

可见,此处的“空”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或者否定一切,它的提出并不是要世人目空一切,放纵作恶,“空”的现世意义实际上是启示众生“破我执”破除对“有”“我”的错误执着,排除虚妄之想,最终达至对万千世相之大彻大悟的领悟。

除了从人们对“空”的偏差认识及其指导意义理解“空”的内在含义外,我们还需要追述“空”之所以产生的根据,即“空”的说法是从何得来的。“空”实际上与佛教产生时提出的“缘起”理论有直接关联。星云大师提到“‘缘起’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因果法则,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



陈秋同先生对此也有类似的表述,如“缘起自无性,无自性所以是空。“因缘

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唯有假名,而无实体。”在佛门中人看来,因缘聚散是万物成因,因此有“因缘成世界,因缘灭世界”“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说法,而缘起缘灭无常不定,无规律踪迹可循,因此“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灭尽。按通俗理解,缘起论的中心观点认为万物的造成都是各方条件和合而成的结果,但是这些条件的形成、改变没有明了的法则,无法操控,一旦条件不存在,其外表与内在则尽化为乌有,因此世间万物并不具有真实不变,纯无杂的个性。

佛法从缘起的角度解释宇宙起源,主张世界不存在第一因,即认为世界“无始”,这就与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眼中的创造主和万物主宰——上帝和真神阿拉不同,佛教的理论中否认世界有开始,否认世界孕育之初存在一个确实的本原。此外,“空”在当时是相对于婆罗门教主张的“梵”或“我”一类的观念提出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空”实则蕴含无限,为我们解答了大千世界的真相、实相。万物因缘而生,本无自性,因此需要世人参透世间假相,及早摆脱六尘烦忧,洞明五蕴皆虚幻,达至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洁净无垢,无我自在的永恒境界。



《金刚经 心经 坛经》 中华书局

《佛教义理》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佛教义理》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杂阿含经》卷第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66821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