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踏莎行(候馆梅残)》公开课教案_4》,欢迎阅读!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词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读懂诗词,基本知道诗词鉴赏的方向。 2、欣赏探究,对词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欣赏。
3、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背诵此词。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探究,对词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欣赏。
2、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词表达情感的方法,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清冯熙《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 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他们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绪为主旨,但在内容和写法上对唐五代词加以拓展,形成了“格高韵远”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解题
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立完成《新五代史》;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一个全才的作家,其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词誉也很高,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
2、 踏莎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多以写离愁别恨为题。
三、赏析
(一),听读,并思考:你觉得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 ——离愁 (二)上片
1、词的上片写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你从哪得知的? ——游子(行人) 候馆——旅舍(旅途中) 征辔——远行 (马缰绳) 2、上片是如何表现行人的离愁的? ①离愁渐远渐无穷
——直接抒情,情感强烈无法抑制 ②迢迢不断如春水
——愁正如沿途经过的河流,春水是那样的无穷无尽,绵延不觉。 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就是化虚为实的手法 A:我们有没有学过类似的句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A:春水有怎样的特点?——最高、最满、最多——愁最浓 A: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水有情衬人无情。
(读,读出愁的绵延不绝,如何表现?) ③前三句
a.残梅细柳,点明时令——早春。他们本身没有外露的情感,但是选择的这两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是代表离愁的典型意象。
折梅折柳暗用典故:梅,含有思念之意。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折梅寄远以托离思。
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 折柳赠别寓离别之意。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 B.草薰风暖摇征辔 乐景衬哀情 用典
摇——徐行,不忍离去(举起落不下去,没有快马加鞭)
小结:前三句写得太好了,少少的15个字,就包含了时间,地点、气候、事件和人物的情状。读 (三)下片
1、上片写的是行人的离愁,那么下片的对象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思妇
A、你从哪看出?——柔肠,粉泪。
A、这位满含相思泪的女子又有一个怎样的惊人举动呢? ——近高楼倚危阑——A:目的是什么?登高远眺望行人
A:她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平芜——春山——……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平芜——春山——…… 由近即远,富有层次感 情景交融,在想象中更进一层,扩大了词境。 2、对写——主客移位
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优点:1、丰富了词的内容。 2、使感情更加细腻。
A:在诗歌中有很多对写的例子,请你在下面三首中找一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四、总结
全词围绕离愁展开,上片是行人思思妇,下片转为行人推想思妇思念的情景,使情感更进一层。词人想象居家的爱人登楼远眺,又进一层;而词人又反过来体谅她,劝她不要这样高楼倚栏,因为这样只会更添离愁,又进了一层。这种透过层层递进、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行人是主,闺中人是宾。闺中人是宾,承袭唐五代艳词之风。 行人是主,体现出北宋词对内容的发展创新。在写法和内容上体现了北宋前期词“格高韵远”的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2867a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