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贺新郎》学案含答案》,欢迎阅读!
贺新郎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思维发展: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文化传承: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知识储备】 一、题目注解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二、背景视窗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文本赏析】
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的情感。
2.“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中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其中的“笑”? 3.“问何物、能令公喜?”中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4.文中令辛弃疾喜的是什么?表现了辛弃疾怎样的人格?
5“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6.“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7.“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中有什么典故?
8.“知我者,二三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限时检测】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今属上饶)期间。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②指汉代将军李陵。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上阕连用“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
D.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贺新郎答案:
1. 此句语出《论语·述而》,词人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神交的快意。 2. 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了自己年老无成的忧愤。虽然忧愤,可是,他还能将“人间万事”都付之于“一笑”,试问这份豪情,古今豪放词家几人能及?
3. 此句用《世说新语·宠礼篇》中王恂和郗超可以令晋大司马桓温喜的典故。这里的“公”既指桓温,又指作者自己。桓温三度北伐受阻,是因为他所在的衰微的晋室怕他功高盖主,有意欲代之的想法。辛弃疾所在的宋室也已经没落,大概宋主也和晋室有着相类似的考虑吧?而辛与桓温不同的是:桓温长期秉权,而且确实因意欲代主之志;辛则在罢官后寄情山水,不再追逐名利了。 4. 是“青山”。“妩媚”,用魏徵事。(《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传》:“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情是词人之情;貌为青山之貌。青山虽知音稀少,却有着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峥嵘灵动的意气,所以辛觉得它“妩媚”;而辛也借青山那高洁不屈的品格,激励自己要有高洁之志和豪放之气。
5. 化用陶《停云》:“有酒有酒,闲饮东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等诗句。辛词中大约有七分之一的词作涉及陶渊明,词人与陶渊明的神交已久,常以之自况。一个“想”字,与上阙的“料”字同妙。陶可能也是因为并无良朋而饮酒解闷。所以,在情感上,陶与上阙的青山一样,也和词人产生了共鸣。
6. 化用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和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词人以陶渊明自况,借指斥东晋名士打着追求“风流”的名号饮酒讽刺当时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偏安一隅。这里的“江左”表面指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实指当时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沉酣”表面指当年的东晋名士沉酣于酒,实指当时的官僚政客沉酣于追名逐利;“名”表面指名士追求的名声,实指官僚政客追逐的名利。
7. 在这种污浊环境中,当年的陶渊明知音难觅,现在的辛稼轩自然也当如此。国运式微,忧国忧民的词人于是想起了刘邦。“云飞风起,”用《大风歌》事: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份感慨充分体现了词人热爱家国的精神。“不恨”一句,袭用《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张融擅长草书,齐高祖说他有二王的骨力却没有二王的笔法,他答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词人较张融还多了一份“狂”。这份“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明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
8. “二三子”,借用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这句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音稀少。同样有着“三千丈”白发的李白不是自己的知音,因为李白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愤懑,而他则有“一笑”忘却万事的豪情;有着类似背景的桓温不是自己的知音,是因为桓温追求名利,意欲不臣,而他则淡薄名利,寄情山水。这个“二三子”指的应该是“青山”、张融和陶渊明。只有这三者,才与作者在情感上有所共鸣。而词的主旨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 至此,词人的豪情更是一览无馀:正是由于词人与不识“浊醪妙理”的“沉酣求名者”不合,在当世难觅知音,只好驰骋自然,与青山为伴;沟连今古,与张融、陶渊明深交神交。词作至此,友人过世、交游零落的怅惘已全然被这份驰骋自然、沟连今古的豪情所埋葬。
答案: 1. BE
2. ①与族弟离别的伤感。②对族弟心怀赤忠却遭贬谪的同情。③对此去生离死别的担忧与无奈。④对自己谪居孤独、报国无门的不满与愤恨。(每点2分,任意答到其中三点给满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2070e0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