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

2022-03-27 23:0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欢迎阅读!
二十四
“二十四孝”的利弊及启示

今天中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现象,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已成为政府和社会一项十分重要而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于“孝”的含义,《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许慎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直到宋代,朱熹在《论语集句》中也认为孝乃“善事父母”之谓。当然,如何“善事”,每个时代、每个人可以作不同的理解,但善待父母,使其老有所养,作为孝的基本内容应该说是共同的,它是孝这一伦理道德中最核心也最值得肯定之处。

作为人类本性的孝,在封建阶级社会遭到严重扭曲异化。封建家长制扭曲了人的天性,一些家长在孝的名义下,独断专行,横蛮无理地干预和剥夺子女的正当权益,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封建统治者在孝的名义下,要使臣民像孝顺父母那样忠于自己,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控诉封建家长制、揭露借行孝道来残酷迫害青年男女的罪行,肃清“孝”的外衣掩盖下的封建毒素、实现个性解放,但是这场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是对封建性的、意炮制出来的“孝”和人类本性的孝没有作出必要的区分,从而有将孝一概否定的倾向。

不过,此后情况尚显得不太严重,运动过后,儒家学说中的“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虽然很少再有人信奉,但存活在人们心底里的孝道,依然不可泯灭。

可是,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结束的近30年时间里,在对青年人进行的思想教育中,出现了对儒家文化采取否定一切态度的“左”的倾向,凡是提到孝,都被扣上了封建性糟粕的帽子,这种倾向,在“文革”中表现得尤为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又过去了20余年,对于孝的教育仍然受到忽视,部分人的不孝行为竟然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许多人片面地理解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认为西方人不讲孝道,对年迈父母并无赡养责任,我们也可以仿效;二是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造成了部分子女的自私自利和以自我为中心;三是有关方面对青少年孝的教育仍然不够理直气壮,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在封建家长制得到克服的同时又走向了反面,不尊重父母的正确教育不肯对年迈父母尽孝心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教育孩子中“重身轻心、重智轻德、重他律轻自律”的结果。从学校到社会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孝的教育和宣传,故而没有形成子女必须对父母尽孝道的舆论和氛围。

对于今天国内青少年的现状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必要的对策。其中运用传统的孝文化教育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对于扭转当今社会上不重视老人甚至歧视和欺凌老人的不良倾向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反之,如若丢掉自己那些好的文化传统,一味“东施效颦”,那将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那么,怎样批判地继承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有用的东西,正确地开展对青少

年“孝”的教育呢?采用“二十四孝”的故事作为孝行教育有其作用和利弊。

今天有相当多的人反对用“二十四孝”故事对青少年进行孝行教育他们提出的理由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认为“二十四孝”的真实性存在着问题,如姜诗的“涌泉跃鲤”、孟宗的“哭竹生笋”、丁兰的“刻木事亲”等最后出现的神秘结局皆不可信。二是有些故事过于残忍和愚昧,不仅不值得青少年学习而且可能会对他们起误导作用,产生有害影响,这里主要是指郭巨的“为母埋儿”


吴猛的“恣蚊饱血”、庾黔娄的“尝粪心忧”等故事而言。于是他们断言:“二十四孝”是不良读物,它宣传的是一种“愚孝”,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应予彻底否定。

诚然“,二十四孝”中某些故事情节有夸大,它们并非信史,只是劝人为孝的故事或寓言而已;“二十四孝”中确实存在着不讲科学乃至残忍和愚昧无知的情节,若加以机械模仿,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这些都是“二十四孝”的糟粕所在。如果仅以上述理由而论,言“二十四孝”具有封建性、极端性、神秘性、愚昧性似乎不无道理。但这种看似严肃认真的批判,却缺乏一种科学的分析态度,如果我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仅凭个人的主观想像来评价“二十四孝”的功过利弊,应该说其主流是积极的,消极面是可以防止的。

首先,作为教育人的故事,它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演义,还可以是神话或寓言。既然这样“,二十四孝”作为孝行的故事,它只要能打动人,起到孝行的教育,对其真实性又何必去认真计较呢?

其次,今天我们宣传“二十四孝”,并非要年青一代去做机械模仿,而只是向他们宣传古人的孝行精神。

再次,有人担心青少年会受到“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些愚昧无知甚至十分残忍行为的影响,起而加以模仿,从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凡是能看得懂“二十四孝”故事的青少年,他们已有了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故事中哪一些是可以学习的,哪一些仅仅是故事和神话而已。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对这些担心就完全没有必要。

最后,长期以来,“二十四孝”受到我国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朝鲜、新加坡、越南等国的重视,他们并没有今天国人的某些顾虑,而将它作为向本国人民进行“孝”行教育的教材。以日本为例,正是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孝行观的潜移默化,日本社会深受其益。

综上所述,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我们有儒家传统文化可以借鉴和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正确引导,不是将它作为“糟粕”封存起来或者彻底抛弃掉,一定能够使它在孝行教育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170015f18583d0496459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