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之关系(一)

2022-08-05 19:04: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药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之关系(一)》,欢迎阅读!
魏晋,南北朝,山水,关系
药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之关系()

【内容提要】 文章指出,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兴起与日渐成熟有密切关系。出于养生和消疾的需要,服药之举与采药之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人追奉的风尚,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为满足服药之需,人们不远千里穷诸名山,泛沧海以采药石,山水在满足时人药石之需的同时亦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山水之趣,药因此与山水及山水诗有了直接的联系。东晋,尤其是在晋宋之交,服药与采药的活动极为频繁且更加地普遍化,中国士人山水审美情趣亦于此时得以确立,而山水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山水诗发展的基础。药在六朝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及王瑶《文人与药》中均有论述。鲁迅论药及服药对魏晋文士及文学的影响;王瑶承袭鲁迅的观点,在材料和观点上进行更为详尽的补充说明。至于文人服药如何具体影响到文学及何种类型的文学两位先生均没有涉及,更没有认为药和山水诗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而中国山水诗的发生、发展及成熟的原因,前人论述洋洋大观,但与药及采药似乎都没有联系。该文的看点在于:作者从历史文献出发,兼之以文本论证,发现六朝的药与山水诗之间的特殊关系:其一,魏晋南北朝服药的文人,如王羲之、谢安、鲍照、谢灵运等,他们多入名山涉大泽泛沧海亲自采药;其二,文士采药活动不为采药而采药,而伴之以山水之游,即所谓采三芝之秀兼从千仞之游。采药活动不仅直接培养和提高了时人的山水审美情趣,而且还带来了山水诗的早期形态作品——采药诗,正是两者的共同推动,山水诗才发生并最终走向成熟。提出并证明药为中国山水诗的催生剂,文章很有创见。

【关键词】服药/采药/山水审美情趣/山水诗

关于山水诗产生的原因,前人论述已颇详备,概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2.朝隐之风的影响;3.论道谈玄学讲佛风气的影响。但在林林总总的论述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被众多研究者忽视了,即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兴起与日渐成熟有密切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于养生和消疾的需要,服药之举与采药之行成为时人追奉的风尚,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为满足服药之需,人们不远千里诸名山,泛沧海”1]以采药石,山水在满足时人药石之需的同时亦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山水之趣,因此,采药与服药就与山水及山水诗有了直接的联系。

晋末宋初是中国山水诗发展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刘勰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2](P208)晋末宋初,玄言诗从诗坛告退,山水之作声势大兴,成为人所竞作的新诗体。在当时众多竞作新体的诗人之中,殷仲文、谢混为关键性人物。殷诗《南州桓公九井作》,诗中多有山水景句,曹旭注《诗品下》晋东阳太守殷仲文条说此诗见由玄言向山水诗过渡的倾向,又阐释了包括山水诗在内的诗歌发生的原因3]。我们看谢混的《游西池诗》,山水景句几占全诗一半。如果说殷诗对于山水之景的描写还嫌粗略的话,那么,此诗山水景物的描写则具体细腻多了,读起来清新朗丽。殷、谢的创作给玄风弥漫的东晋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山水之风,沈约于《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论》中以始革大变来评价两人在改变当时诗风时起的作用:“()()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谢混)大变太元之气。

那么,山水诗大兴的晋末宋初是怎样一个时代呢?钩史索籍,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士人服药之风大盛的时期,当时人好服一种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的药。据余嘉锡《论学杂着·寒食散·魏晋南北朝人服散故事》所考及本文撰者补考,魏晋南北朝服药有事迹可寻考者,两晋31例,相当于魏及南北朝所有人数的总和,其中魏约7例,宋约9例,齐约3例,梁约4例,陈1例,后魏、北周约4例、隋约2例,晋宋之交为服药高峰期。魏晋南北朝人何以


服药成风?王瑶《中古文学史论·文人与药》一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1)当时文人对生死问题的忧虑及其消解;(2)从时人重视仪容的现象加以说明;(3)从五石散具有刺激作用,有助于房中术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实,这三个方面说的是一个原因即养生。但魏晋南北朝人服药非惟养生,亦为消疾。张仲景寒食散方本为治五劳七伤等杂症而制,在时人的服药故事中,服食以治杂症、顽疾者不乏其人,如王羲之患癫病”②,王徽之有背疾”1],王献之常年病痛缠身,王氏父子服药,除了好养生之外,主要还是为了治病;谢灵运患肺结核,疗疾消病为其服药之主因,养生倒在其次;鲍照患脚上气4](P1264-1265),服食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外,服药之风的盛行,与当时的一种婚制——身份内婚制不无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极盛,大族间为保障自己的政治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而彼此联姻,即大族联姻的对象基本上属于门第相等的几家士族或皇室,身份内婚制使得婚姻圈极端狭窄,重亲婚、血缘婚、异辈婚现象十分突出:如袁耽大妹适殷浩,小妹适谢尚,尚女又适浩从弟歆;谢安(尚从弟)女适耽子质,质子湛娶谢玄(安兄奕子)女,质女适玄从子子重。又如,晋明帝娶庾冰之妹,明帝之孙废帝(海西公奕)娶庾冰之女;晋哀帝为孝武帝之侄,哀帝王皇后为孝武帝王皇后之姑;简文帝王皇后为王述之从妹,其子会稽王司马道子妃为王述之孙王国宝之从妹;刘宋之时,徐湛之为宋文帝姊会稽公主之子,宋文帝之女南阳公主嫁徐湛之之子,徐湛之之女又嫁宋文帝子随王刘诞,等等。这种亲上加亲的婚制造成了血缘关系的混乱,对后代的繁衍极为不利,世胄贵胜弟子体弱多疾,须以药物调理。如陈郡阳夏谢氏、琅玡王氏等家族长期受病患困扰,其家族弟子多好服药,当与他们体羸气弱多病,体质严重衰败有关。

养生的要吃,养病的也要吃;贵胜之家服药为风雅,贫寒之家服药为附庸;仙家道隐服药,凡夫俗民服药,桑门僧侣亦服药;男子服药,女子也服药;名士药动行散为风流,常人吃饭米中遇石亦称石发,于是服药成风。时人在这种追求感官的刺激中得到一种暂时的满足,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药的人很多,有的人服药也就是服药而已,并未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正如晚清,吃鸦片并未给当时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文学样式,表明服药与文学并无直接关系。而晚清之药与魏晋之药的不同在于:晚清之人服药多钱买,魏晋之人服药多亲采。晋宋齐梁约47例服药者当中,有采药事迹可考者约为24人,故采药在当时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内容。采药者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仙道之人。他们既是服药风口上的标向者,亦是采药领头人。因为仙药不是现成的,也没有一个固定的配方,要服药先得登危涉险劬劳山泽中掘采草木之药,然后根据仙书或《本草》进行配方,煎饵治作5]也非每一药必亲采,亦可以钱制办,但要服用大药,就不是钱可以办到的事情了,非得走山问水,访于耕牧贩夫,累年积月,等待时机亲采不可了。于是,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仙家道隐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孙登于苏门山采药服食;许迈采药于桐庐桓山、临安西山;刘驎之、刘凝之均曾往衡山采药;陶弘景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其二,贵胄名流。这些人要服食,花一笔钱,吃现成的也不是没有,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愿意亲采的。因为当时的旺族世家、清流子弟,仅凭其门荫,便可平途进取,坐致公卿,所以他们往往摒绝庶务,退隐山林,交游道隐仙家,逍遥采药去,言卒当以()乐死”1]。且东晋南朝的士族多精擅医学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自序》中就提到当时的门阀医学事迹:贵胜阮德如、张茂先、裴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稚川、蔡谟、殷渊源诸名人等,亦并研精药术;宋有羊欣、王微、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嗣伯群从兄弟,治病亦十愈其九。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精晓医术,这就为采药之举提供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及作为必要的前提而存在了。这部分世家弟子、名士要服食自然是欲其必行,是以躬亲,意在取精”6]了。有些名士虽不谙医学,但他们的交游不是精晓医术的世家子就是道士,而


道士也是通医术的,如王、谢圈子中就集结了殷浩、殷仲堪叔侄、裴逸民、蔡谟、羊欣、许迈、支遁诸人;谢灵运隐居会稽,艺菜当肴,采药救颓的时候,与他从游的就有王弘之、孔淳之等人。

其三,贫寒弟子。五石散药物很贵,服者多为皇室贵宦世家子,贫寒弟子中服食者史籍见载不多,但也有服食的,有些人是追尚世风,有些人确实是身罹重患,不得已而为之,而贫家服食者非要亲采不可了。如鲍照,常年受脚上气困扰,亦是贫家子患富贵病,火药间阙,故成为采药队伍中一员;江淹,少孤贫,且本素宦之人,不求富贵,又要服食,常往越地稽山一带采药。

但魏晋南北朝人士的采药活动非为采药而采药,他们的采药活动往往伴随着游山玩水,即隋僧释慧净《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诗》中所云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

采药活动不仅直接培养和提高了时人的山水审美情趣,而且还带来了山水诗发展的早期形态之作——采药诗,两者共同推动山水诗走向成熟,这样看来,山水诗并非仅是文人纯粹游山玩水的结果了。

1.采药活动直接培养和提高了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山水审美情趣

药多生山泽,名山大泽多出好药、上药,且山泽清寂高洁是养性之佳所,便于行气、合药,所以修道之人必入山泽。蝮蛇聚居、虎狼出没,瘴气环绕的山泽在他们的改造下日渐成为一可居住、可养性、避乱世、远腥膻的乐地,为后来士人进入山泽开辟了道路。而将山采药集严水之欢”(支遁《八关斋诗序》)进行有机结合的是晋宋以降的道士:

许迈,好山水,与王羲之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游遍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1]

刘驎之,好游山泽,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返。1]

刘凝之,性好山水,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6]

陶弘景,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7]

且晋宋以降的很多道士非仅以游山泽掘药石为怀而已,他们多博学能文,对于世外的风云际会亦了然胸中,故吸引了山外大批的名流文士向山泽聚集,或一起登山涉水以采药石,或诗文往来,谈玄论道、切磋艺文,许迈、支遁与王羲之、谢安等人寓居会稽,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1];陶弘景交好谢朓,以丘迟、江淹、任昉、沈约等为徒。在凡道交往之中,道士们的山情水趣往往会通过这些名流文士往山外传播,吸引更多向往山林的目光,成为一社会、一个时代山水趣味的引领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14b5c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