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困境

2023-05-02 05:2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困境》,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职业化,浅析,困境,发展
浅析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困境

作者:雷阳

来源:《人间》2016年第19

摘要:本文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困境,提出了增加职业载体、拓宽职业路径、推动规范化、提高社会声望等策略,以期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职业化困境;职业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37-01 一、相关概念

我国学者尹保华认为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林卡、金菊爱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化六条标准上总结,认为社工职业化有三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知识背景、确定的职业目标和活动领域以及专业自主性。这些内容实际上指的是社工职业化的内涵(专业知识结构)、外延(实践领域)和组织体系(组织功能的自主性)。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社会工作要最终成为一个专业的职业,就要确立其社会地位。如台湾地区在1965年就通过了有关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应该尽量使用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社会工作的长远持久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尤其对我国现状,更是亟需建立一套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度,以推进社工职业化的进程与发展。

二、社工职业化发展困境分析

1.社会工作职业载体欠缺。与社工较发达地区相较,我国在社工机构、企业和具体项目上发展较为欠缺,民办机构应该是社工职业化的巨大驱动力和活跃因子,然而我国由于体制沉疾、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社工职业载体一直欠缺,使得职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社工机构发展缓慢、畸形、政策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工作力度和质量不够、体制沉疾拖慢社工机构发展。

2.社会工作职业路径狭窄。当前我国社工职业路径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文件、推行了资格考试,但总的来说,从社工的职业认定到分级晋升路线都是模糊的,在职业领域确定上也出现不足和不合理,具体表现:从业资质、职业认定上不科学;分级制度、晋升路线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职业领域未明确。


3.社会工作规范化程度薄弱。我国目前对社工领域的工作实施开展、服务效能考核、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力度皆不够,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这些都使得社工服务不能保质保量、长效发展,社工机构也不能科学化、现代化,社工人员薪资和社会声望都不能长久保证。主要表现: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机制不健全。

4.社会工作社会声望不高。与海外许多国家和港台地区不同,我国社工得到的政策倚重社会认同并不多,被他们认定社会工程社会工作者在内地很多地方不为知晓,社会作者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得不到尊重和关注。具体是:文化背景、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工薪酬福利不高的影响。

三、社工职业化发展路径的策略探析

1.增加社会工作的职业载体。针对当前国内社工职业载体较少、发展落后的问题,可以构建这样一种理论框架,即汪群龙的有限度的自发内生路径,汪群龙认为政府应将社会工作职能转移给专业社会工作者,逐渐消解政府对社会工作事务的包办代替。从社会工作系统内部自发建立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保证社会工作成为独立、专业的工作方式,形成职业共同体,从而从制度上让渡空间、推动社工专业机构的成立发展。在具体推行中,要实时关注相关问题的滋生和解决,其中的重要因素点有:第一,健全社工机构的管理体制。第二,对社工机构资源倾斜、政策放宽。

2.拓宽社会工作的职业路径。有学者提出通过政府和两大社工协会合作来拓宽职业路径,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同时,社会工作协会和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要大力参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项目评估并取得主导地位,从而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围绕具体要做好一下三个方面:一要建立职业资质准入制度;二要合理开发设置岗位;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推动社会工作规范化。规范化于社工和社工职业化的发展之重要性、必需性不言而喻。笔者提出,由政府、学校、非政府组织形成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的动力系统,政府居领导地位,直接控制和影响其他两个子系统,发挥立法、导向、支持、市场、保障等六项作用;学校居中心地位,发挥基础作用,以实务社会工作的诉求为参照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发展专业标准和开发专业模式;NGO居轴承地位,发挥催化作用,协调社会、个人和机构的价值,决定社会工作课程设计、知识结构、技能与人才培养标准。由此,规范化可以有体系保障、有方法可循,各层面有联系、有侧重,主要点是:第一,健立健全立法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法规和制度,是把社会工作引入职业化、制度化、法规化、规范化发展轨道的必要前提。第二,完善强化监管制度。一方面,加强对社工人员和社工机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监管。另一方面,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具体方法上对监管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科学规范化。


4.提高社会工作社会声望。在当前社工的社会接纳和赞誉不高这一事实上,史柏年设计巩固外围、突破内线、典型示范、由点及面策略可以给予很大借鉴,即通过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体制外机构增加对社工专业的认同和接纳,设立社会工作职业岗位,并借助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和福利服务体制转型,将社会工作职业制度由体制外推进到体制内机构中,再用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教育者的成绩凸显社工专业的科学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每一个项目、机构、领域做起,直至社会工作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知和接受。具体而言:第一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认同度。第二要提高社工的薪资福利。 参考文献:

[1]李迎生,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8,(5. [2]尹保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J]社会主义研究2008,(1.

[3]汪群龙,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化诉求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张昱,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惑及其发展前景[J]社会观察,2008,(7. 作者简介:雷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社会工作硕士 项目介绍:2016年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sycxjjms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f3e4ab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e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