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樊登讲论语》有感

2023-01-24 22:03: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樊登讲论语》有感》,欢迎阅读!
论语,有感,樊登
读《樊登讲论语》有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们常说教育就是“启发”,便是从这里来的。

孔子曾表示,当一名学生无法清晰地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可言说的挣扎,就说明其未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发起过深思,那么此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开解学生的困苦,盲目对学生发起引导。因为学生这样将情绪闷在内心的行为就是所谓的“愤”。此时对学生展开启发的“启”则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而解开其内心的困惑。

当一个学生内心产生一些想法,有表达欲望,却无法经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出来时,这个学生就处于一个“悱”的状态,但如果一个学生并没有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么也不必跟学生讲得过于清楚,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表达。

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中,一直存在一个“啐啄同时”的说法,其本意为小鸡即将破壳而出的时候会自主的啄壳,这时当母鸡发现后,也会在外面啄一下,然后小鸡才能真正破壳,获得新生。这样的方式同样适用小学教育。但如果当小鸡还没有开始啄壳,母鸡就迫不及待的从外面啄开来,没有自主参与的小鸡可能会因此丧失生命。或者即便小鸡已经开始啄壳,但母鸡在这一过程中无动于衷,小鸡同样也可能无法顺利降生。这就说明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最终目标,在教学中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其中就贯彻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这种学习策略与我们提倡的“翻转”学习是一致的,允许学生首先讨


论、理解和发展。学生对一件事真的很感兴趣,想知道太多的答案,可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像老师请求帮助。这时,老师再次给他启发、提问、导和训练,确保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

孔子针对每一个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观察学生,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内在的能量,以便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成长。

教育领域的主要焦点和挑战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 教育不是倒一壶水,而是给孩子内心点一把火。

让他们成为一个理想的人,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可以向自己学习,这样他们就会快乐。如果它是正确的,那就很容易说出来。如果不主动拒绝孩子的学习,老师就不会做太多的事情,孩子就会很容易动脑筋找到学习的答案。有些老师喜欢用批评、恐吓、甚至恐吓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看到学生们心不在焉,一些老师说:“你再做一次,我打电话给你的父母。”这不仅是完全不合适的,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刺激孩子的逆向心理,从而导致他们不喜欢学习

如果整天吓唬孩子,导致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让自己身心都很痛苦的事,他不愿意愤,不愿意悱,启发将无处施展,教育便成为难题。教育若是难做下去,绝大可能是因为方向不对。如果方向对了,教育其实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我们要明白,孩子有向往学习,求知若渴的本性。

整天威胁孩子会使教育成为一项困难的任务,学习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如果教育是困难的,它很可能是在错误的方向。如果方向正确,教育其实是很容易和有趣的,我们必须明白,孩子有学习的欲望,对自然的渴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ee8443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