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金翼》中农村教育及反思》,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金翼》中农村教育及反思
作者:杨攀 杜艳艳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
摘要:《金翼》是林耀华的开创式社会学著作。书中关于农村教育的诸多描述,引导我们思考农村教育的社会折射及其适合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金翼;农村教育;浅析;反思 一、序言
林耀华(1910年-2000年)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曾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林先生一生著作成果丰硕, 其中著名的《金翼》(1948)是以小说体裁写成的人类学著作。全书梗概:祖父去世后,受大哥排挤的东林,蒙张芬洲相助以完婚,两人遂合伙做生意,并成功向商人转型。后张芬洲因受多重打击致“龙吐珠”之家衰落。而黄东林凭借勤劳和坚韧使“金翼”之家蒸蒸日上,终也因抗战的爆发留下惨淡结局。全书朴素的形似下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围绕张黄两家族的浮沉,再现了辛亥革命(1921)前的南方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
笔者纵观对《金翼》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方向集中于对其反映出的人际网络关系、宗族制度和小说体裁的讨论等角度。例如,学者巴金主张用社会学人际分析理论,透过对金翼反映出的“平面人际”来分析当今现实社会中“立体的社会人际”。庄孔韶教授则通过对金翼中家族浮沉的变迁,来表达对回访和人类学意义的追问。学者李立对金翼的体裁写法持肯定态度,他肯定了此种实验民族志的写法对于生动丰富的展示事件和人物的意义。
上述研究角度为我们全面发现《金翼》的多重价值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仍然是不全面的。本文拓展了《金翼》中对农村教育的社会折射角度关注,以希提升对《金翼》的价值思考。
二、“一举成名天下知”—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折射及反思
农村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1]如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使得提升教育和发展农村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认知与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费孝通曾于田野调查的调查报告中写到,“山里乡下,往来便利,乡亲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十分了解有默契。通过本地的元方言再稍微加上各种手势和面部表情等完全可以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常顺利的交流与沟通,即使沒有自己的文字并无影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农村的影响似乎不大。”[2]但事实上,“受过教育”这四个字对农村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笔者通过对《金翼》中诸多教育现象的分析发现,在传统的广大的农村中,面朝黄土的农民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很少,对教育却颇为重视,直到今天都会举全家之力也要让孩子接受现代教育的熏陶,仔细推敲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两点是无可置疑的:一是封建旧社会下“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学优则仕且光耀门楣的传统的观念存留,二是知识实用主义的影响。 前者在小哥幼儿时期于传统的预测未来的抓阄中抓到了笔墨,乡里乡亲无不欢呼叫好中表露无遗;三哥从乡村得以出国留学,街坊邻居争相夸赞,也让黄氏家族万分荣耀--在相对闭塞的農村社会中,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获得“鱼跃龙门”的机会,走向仕途。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早已经成为地位和财富的“通行证”。当年的科举制度存在上千年,代代相传,高中则功成名就的思想早已在老一辈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对此有亲身经历的的费孝通先生有过十分有趣的感叹“海外留学就是去国外参加科举。”[3]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哥从美国“单独一个人回家”的时候,想着排场和热闹的村民会有多失望。
而后者源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并企盼抓住未来的反映。东林出生于地道的农民家庭,受教育严重不足,为此在林地之争的官司中吃了不少的苦头。在受过现代教育的三哥的建议下,向上级法院提出诉讼,最后才打赢了官司。早年被诬陷的经验深深地烙在东林的脑海中,他痛定思痛,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由此他格外重视知识的实际力量。放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教育真真正正成为了农村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最具有操作性和最根本的推动力。
黄东林对教育如此重视,笔者掩卷沉思:科教兴国是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合”和“发展”教育?毛主席曾言,青年乃国家之精华,民族之至宝,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4]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所受的教育和引导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何满足孩子适应生活的多重需要,对孩子长远的发展又有促进作用,需要我们长期跟踪调查。在文第五章“早期教育”的章节中,黄东林坚持将儿子送往教会学校接受现代教育,尽管六哥哭闹逃学万般不愿意,用心良苦的父亲顶着让孩子误解自己的压力,动用抽打的方式还是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痛苦是暂时的,“如果东林让他的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他可能永远是一个放牛娃”。[5]事实证明用心的父亲是完全正确的,六哥后来对学习的新鲜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长大成材,在后来家族面临的困境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探索,只有让孩子学会爱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才是适合的教育,也是我们应积极探索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史燕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2][3]费孝通.江村经济[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蔡开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农村教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5]林耀华.金翼[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a9753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