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欢迎阅读!
生1—37组:符祥荣,郭酉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的影响,使全球气候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会扩大和加深物理反馈过程。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方式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会受到诸如温度、降水量、太阳辐射、土壤有机质含量、病虫害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①,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一种受人类强烈干预的人控系统,也是自我调节机制较为薄弱的生物系统,全球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的要素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农业成为气候变暖的主要承受者和受害者。即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它给农业带来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的有利影响
首先,由于全球气候增温,寒冷季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这有利于改善高纬地区温度条件较差的状况。气候变暖使大气里面的热量资源增加,热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作物的种植制度,使作物在一年内的种植次数增加,尤其是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热量条件不足的地区有利。同时,气温的升高会减少农作物受到低温冷害和霜冻的影响。气温升高还可以扩大一些高产、稳产作物的种植面积,比如我国的水稻生长范围就有可能扩大到东北全境,甚至东北以北更远的地区。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一些高纬度寒冷地带变暖,终年结冰的冻土会由此解冻,比如,俄罗斯和加拿大北部地区未来可能会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变为可耕作的土地。这对未来全球的粮食产量都有着巨大的提升潜力。同时,气候变暖还会使高山的雪线升高,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种植范围。 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①
何群华,乐向晖,《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5月版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分布地带发生变化,比如原先的热带雨林气候变成热带草原气候,原来的热带雨林可能会消失;对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气候变暖会使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加剧了干旱程度,使作物的生长缺乏足够的水分,同时也会使一些作物的生育受到强烈抑制,从而限制了作物生产,影响了大多数粮食作物的种植和产量,这对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作物的生长习性千百年来都遵循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气候变暖会使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但是生长期缩短可能使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吸收自生所需要的养分,这样可能会使作物的单产下降,而作物的品质也可能大打折扣,所以即使是一年内的生长次数比以前增加了,但可能会抵消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
全球气候变暖也会为病虫害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温室效应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加长,使多世代害虫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气候变暖,植被地带和农作物带向高纬度移动,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加长,使多世代害虫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全球气候变暖扰乱了生态圈原来的运行态势和规律,会使地球上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首先,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冰盖和积雪融化海水水体受热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势低洼的农田可能会被淹没,同时土壤盐碱化、海潮、海岸侵蚀和海浪灾害也会加剧,导致沿海地区粮食等作物大幅度减产。其次,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增加,对农业活动和农作物的生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如果气候变暖持续加重,农业生产受灾风险将加大,全球粮食产量将会大大降低,进而出现粮食和农产品供不应求 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世界粮价持续上涨,出现大规模的粮食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遵循生态环境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促进整个生态环境与农业的良性发展,这必定造福全
人类。
参考文献:
[1]何群华,乐向晖,《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5月版 [2]林而达,王京华,《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第10卷第6期,1995年1,月 [3]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C],湖南农业科学 2011,(9):61~64
[4] 肖国举,张强,王静,《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N],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8月,第18卷,第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88bb480912a2161579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