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学分支介绍(2)——劳动经济学》,欢迎阅读!
经济学分支介绍(2)——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劳工政策一词开始在经济学著作中出现。此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劳工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一定的劳工政策来缓和劳资矛盾,以保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劳工政策通常包括: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的制度,劳动时间的规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就业的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条件的监督,劳资纠纷的调解,工厂法、工会法、罢工法、劳资关系法,等等。
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泰罗进行了劳动定额和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实验,并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等著作,这些对微观劳动管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出版的美国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
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劳工问题极端尖锐化。此后,劳动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非自愿失业”概念的提出,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西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例如行为科学、工效学等学科的发展,出不断丰富着劳动经济管理的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传播。1928年,日本北泽新次郎的《劳动经济论》译本在中国出版。1929年出版的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劳工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解决途径。1931年,朱通九的《劳动经济》一书出版。朱通九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还出版了一批有关劳工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与法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劳动经济学的内容。 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包括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基础,劳动力的结构,劳动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
劳动就业,包括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社会目标,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业与工资的关系,待业及其类型,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培训;
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包括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务市场及其管理,劳动力管理体制;
劳动力的微观管理,包括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劳动定额与劳动计量,劳动环境与人体保护;
工资,包括影响工资的因素,工资职能,工资形式,工资水平,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工资差别;
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包括疾病工伤、老年退休等社会保险中的经济问题;
劳动效率,包括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微观劳动效率与宏观劳动效率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体经济科学,它应研究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部分,即研究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形式、对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形式等主要内容。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以劳动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中,劳动经济学居于重要的地位。这些学科包括: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劳动卫生学、劳动保护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管理学、劳动社会学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7d9536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