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述文学经典的审美特质 》,欢迎阅读!
试述文学经典的审美特质
作者:王波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期
何谓经典?刘勰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 刊之鸿论。”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之“至道”和 “鸿论”的各种文学作品。童庆炳先生认为其有着 独特的审美特质:“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 结构’和‘共同美”’,诚然,“人性心理结构”在其 有时空的超越性和文化的传承性,“共同美”在其 有审美的体悟性。
一、时空的超越性
文学经典一经形成,超越时空,其间蕴含着一 种无法名状的价值理性,有着权威地位和恒久魅 力。
(一)权威的地位。这是文学经典的外部选择。 文学经典的形成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一种认同和推动。第一,认同,时间洗礼。文 学经典即权威作品,意味着榜样的力量,其意义持 久、价值深远、政治正确、品味纯正等,必然有一 个经典化的过程。经典,流行是一个先决条件,如 王之涣诗、柳永词等。文学经典的形成也有一个 “排座次”、“上皇榜”和“人教材”的进程,经典需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文学经典大多“入教材”, 成为影响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蒙学、经学、文选、 诗选教材,皆历择而定。经典成为一种示范和效 用,“引经据典”也被用来证明经典的权威性。第 二,推动,空间垂范。文学经典既要维系传统的意 向,又要保持鼎新的冲动。经典即“过去活在当 下”.文学经典起着表达、阐明和弘扬的作用。《诗 经》地位确立,孔子主张“小子不学诗无以言”,证 明其在广泛的空间意义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王之 涣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传唱甚广;柳永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流行极火。文学经 典体现的一种规范意识和基本价值,并不在于某 一时某一地的盛行,而在于最广大的空间笼罩,弥 漫着“一种经典意义的所在”。“道沿圣以垂文,圣 因文而明道”,古诗文选编人中小学教材一直纷 扰,但经典诗文必须存垂范空间。文学经典要地 位确立,权威树立。
(二)恒久的魅力。这是文学经典的内部积淀。 文学经典有着文本内在的对话性和审美的丰富 性,在不断的激活中生成。第一,不朽的特质。诗词凭借其美妙的文辞和含蕴的意境而感人。诗词是最精粹的语言。绝句,语约义赡,含蓄蕴藉;小令,型制短小,言简义丰。诗词可使心灵不死。叶嘉莹先生说:“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小说因人物和情节而取胜。有清一代,才子佳人小说众多,仅一部《红楼梦》成为经典。第二,无尽的蕴涵。经典,因其阐释不可穷尽而名。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人们在接受、阅读经典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一方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经典是一种经验形式,存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于经典文本的解读,从当代视界出发,并应用于实践,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体验。重读经典,回味传统。
二、文化的传承性
文学经典,在某种意义上理性地承继着和阐释着中华文化道统。学习文学经典,发现其理性光芒,需要传承文化和弘扬文化。
(一)传承文化。第一,文学经典是文化的载体。文学经典作为文化和文学传承的核心,其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应在新的历史时期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跨文化场域,展现新的魅力,产生新的影响。第二,文学经典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学习经典,不是复古与怀古,而是在继承一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5cddc6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