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初中语文教材及其编排》,欢迎阅读!
试论初中语文教材及其编排
兰溪市城南初中 傅永福 内容提要:
本文试从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层面剖析其存在的问题,阐明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材改革的观点。针对选文不精,“深浅”不适,有知识性错误及编排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与高中教材脱节等问题,从操作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选材与编排的具体策略。诸如编排教材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制定可行的大纲及明确的选材范围等条件;教材范文选择应遵循筛选、归队的步骤及教材编排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主题词:
教材 问题 改革 策略
21世纪已经到来,而语文教改仍在困境中“左冲右突”,出路何在?关键何在? 一、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材改革。
当前语文教改正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社会上几乎是众口一词指责语文教师,“语文课,为何总让孩子们黯然神伤”①;“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语文教育“误尽苍生”②。张志公先生也从另一侧面批评语文教师:对好教师来说“即使教材编得再不像样子,他也可以教得非常成功”,而差劲教师能把好教材“教得不像样子”③„„一时间,谴责铺天盖地而来,以至语文教师们茫然不知所措。台州郭秀楷老师风趣地说:“一门学科,群起而攻之,是难得的殊遇了”④。毋庸讳言,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使语文教改更如举步维艰,“己之昏昏,何使人昭昭”?作为语文教师确实亟待提高自身素养,然而把语文教学质量差,都怪罪于语文教师也是不公正的。
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就如高级厨师,即使不怎样的菜或有问题的菜,经过他的巧烹调,色香味形均无可挑剔,确实也能使人胃口大开。但长此以往会怎样呢?那是不言而喻的。不太好的教材正如不怎么样的菜或有问题的菜,烹调得好,只不过给人增加点食欲而已,对身体补益不大,可能还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不能因好教师能把“编得不像样子”的教材也能教得“很像样子”而以为只要语文教师人人如魏书生、钱梦龙,教学中所存在的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正如湖北教师孙发斌所说,“这绝不是语文工作者手工作坊式的研究和小打小闹的局部改革所能奏效的”⑤。
在教材与教学的矛盾中,教材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教学改革首先要抓教材改革,这是语文教改的先决条件。当然,教材与教学这一对矛盾是“辨证的统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⑥。教学这个矛盾解决得好,就能很好地为教材服务。 二、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还能在21世纪“发扬光大”吗?不!处于新世纪的初中语文教材已成为语文教改的绊脚石。
(一)内容问题。
1.选文不精。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受“读普通文,写普通人”的片面看法的影响,以致名篇佳作不多,而一些“只有很低的含金量,甚至完全是废矿”⑦的庸作却充斥教材,使学生学精美语言的大好时光在那种“白开水语言的磨蹭中白白浪费了许多”⑧。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国文化人,不仅是作家,甚至科学工作者也受益匪浅。但现行教材所选的古典精品甚少,连作“佐料”还不够。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浙教版)文言文只占初中课文15%,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不少人因痛心古文名篇被教得支离破碎,提出中学文言文干脆不必选了,这种因噎废食做法未免太极端了。中华民族以灿烂的古代文化著称于世,作为中学生连自己最优秀的文化都不知道或知之甚少,能说得过去吗?我们不能因教不得法而让古文化真的作“古”。人教版不仅古典精品选得少,有些名作节选也值得商榷,如《红楼梦》精彩片段很多,却选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浙教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改选了《刘姥姥游赏大观园》,但总体质量不如人教版,如删《狼》而代之《螳螂捕蛇》(前者思想性、艺术性均远胜于后者),类似被增精品不少。新增的部分文言质量不上档次,如《答李几仲书》等。所选的古诗词更使人遗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佳作之多“汗牛充栋”,而浙教版所选的多是二三流作品,如《京师人为严嵩语》之类,同打油诗差不了多少。当然笔者并不是说那些诗文不能读,而是说初中三年学习时间是很短的,放弃一流作品的诵读,岂不是舍本求末?
现行教材中现当代文章也是精品少,应景时文多,庸作多。除了鲁迅等名家精品外,有些名人文章也不见得佳。如人教版的《夜走灵官峡》、《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还有杨朔散文选得过多,杨文富有诗情画意,但构思类同化,选多了反不美。浙教版矫枉过正,连精品都砍了,如《孔乙己》、《藤野先生》、《春》、《菜园小记》等。新增的有些不能代表名家成就,有些是庸作。如朱自清散文以优美抒情见长,见《匆匆》带有五四文言味;《八只小猫》肤浅幼稚;《春天的脚步》属应景时文;《一路平安》小姑娘形象很造作,等等。庸作选入教材,实是对“嗷嗷待哺”的下一代的犯罪。
人教版所选外国文学作品虽多是精品,但仍有遗珠之恨。浙教版更是劳而无功,把《欧也妮·葛朗台》、《死魂灵》、《竞选州长》等名家名作都删了,另选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小抄写员》等只不过有点教育意义而已,同名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老嫩”不当。初中范文应选“不老不嫩”⑨,太深或过浅都是不适宜的。如人教版的《“友邦惊诧”
论》是鲁迅杂文经典之一,但对初中生来说难度太大;《论雷锋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最浅近、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浙教版没选,却选了《最先与最后》,难度太大,教师教得七荤八素,学生学得混里混沌;《答李几仲书》不仅非古典精品,而且古代书信对初中生来说太难也无必要;所选古诗词不仅质量不够上乘,而且一味选短诗,像担心学生负担过重似的,实是杞人忧天,初中是记忆的黄金阶段,应让学生多读些略长古诗词精品,一些浅近小诗大可以放到小学去。
3.汉语知识问题。浙教版有些语法概念也有问题,浙师大傅惠钓老师指出复句定义有逻辑性错误⑩。现行教材同义词概念也值得商榷,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都叫同义词,增加了学生记忆负担,何不顾名思义分成同义词和近义词?另外,教材对词和短语的结构称呼不统一,也造成教学的不便。古文注释也是漏洞百出,浙师大古汉语专家黄灵庚先生和张继定先生《训诂学与语文教学》指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注释错误的有45处之多,浙教版也有23处⑾,使人触目惊心。 (二)形式问题。
1. 编排不科学。人教版在形式上墨守成规,教材编排如同一锅大杂烩,阅读、写作、听说安排不当,以致教学上不能很好地有的放失。浙教版在形式上虽有所创新,但在具体编排上并不合理。如把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一般记叙文归入阅读教程不妥(笔者认为阅读文应以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为主),应归入写作教程,着重于从写作方法上去教学。
2.可操作性差。现行教材无教学目标,教参虽有但不具体,且教参不发给学生。现在不是提倡“悟”教学吗?教学目标不明确,岂不要“悟”得一头雾水?曾有些统考试卷就出过毫无意义的问题:“花”的解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作者是谁?诸如此类,实是对教学的误导。难怪学生竟糊里糊涂到连选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去记。
3.与高中教材脱节。浙教版初中教材与部编高中教材脱节:内容不连贯,观点不统一。 三、选材和编排策略。
教材之所以称为教科书,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现行初中教材编写是各省市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不仅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成问题的是质量上不了新台阶,良莠混杂,这是语文教改“在困境左冲右突,但始终未能走出低谷”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改要想在21世纪有重大突破,当务之急须重新编写一套统一的,科学的语文教材。各省市不要囿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要长远打算。
要编出高质量的语文教科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编教材者应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教师素质差,教学就搞不好;编教材者水平不高,教材质量就成问题。要编好语文教科书, 应集中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不仅有研究中小学语文的,还包括研究古今中外文学、古今汉语和写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中小学教科书要统一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编写要有系统性、连贯性。有些问题看法也要尽量统一,争论较多的应避开,中小学教科书不能像大学教材,可各执已见,自圆其说,“公说公的观点,婆讲婆的道理”会造成教学上的混乱。另外,考虑到各地的具体情况,各省市可自行添些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 (三)修改大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应重新全面地、系统地修改语文教学大纲。如提高文言比例,一个人语文修养高低同他的古文底子是否深厚有重要关系。
(四)确定选材范围。1.阅读欣赏范文。主要是文学精品(文言文不限文学作品)。中小学阅读欣赏范文要多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初中教材选其中“不老不嫩”部分。 2.写作范文。主要是指能给学生提供写作借鉴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记叙文、说明文(不定期换上一两篇最新的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杂文时代感强、新时期杂文比例多些)、应用文(包括各类书信、小传、新闻、通讯、讲演词等),各类应用文选一两篇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就够了,没有必要像现行教材把书信、小传、新闻等都硬凑出几个单元,简直是“劳民伤财”。3.听说范文,一般也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主。讲演词、微型小说、诗、话剧、民间故事、新闻等,一般各选一两篇也够了。4.汉语知识。有人曾提出初中不用讲汉语知识,这种看法失之偏颇,讲点汉语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使之融会贯通。 汉语知识选材应“精要、好懂、管用”,其核心是“管用”⒀。5.成语故事。选精短,有生命力,可读性强的文言原文。6.名言。精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如孔子语录现行教材都作为阅读文教学,其实归入名言集锦更合适,教师略作点拨,学生背背即可,无需长篇大论,咬文嚼字去分析。 教材范文选择可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筛选。根据选材要求,按时代、国别,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罗列出来,排队筛选。这样既不会有“遗珠之恨”,同时那些“下里巴人”也不会“登堂入室”来滥竽充数了,一排队,精品和庸作妍媸鲜明。许多专家、名师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语文教学回到传统的“悟”中去。确实,中国传统的“悟”教学成就非凡,“悟”出了屈原、李白、杜甫,“悟”出了“唐宋八大家”,“悟”出了关汉卿,“悟”出了曹雪芹,“悟”出了鲁迅„„但这里有个前提,“悟”的须是佳作。若他们悟的是“下里巴人”,如何能成为名闻中外的“阳春白雪”?这也就是为何要让学生读精品道理之所在。
第二步:归队。中小学生在各年龄段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思维能力有不同的特点。按循序渐进原则,把所选精品分成三大块归到小学、初中、高中各段。 以下谈谈教材编排问题:
教材编排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材是内容,编排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积极作用”⒁。教材编排要有以下特点:
(一)教材编排应有系统性,眉目清楚,便于查阅和复习。编排如下:第一编,阅读欣赏,是教材重头戏,也是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约占55%。重在“揣摩语言,领悟其妙处”⒂。第二编,写作,是初中阶段实际运用能力最重要的方面,约占38%。第三编,听说,约占7%。第四编,汉语知识,以实际应用为主。第五编,古诗词诵读。第六编,成语故事。第七编,名言集锦。以上每编篇目均按一、二、三„„顺序编排,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安排。后三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略作点评,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教材编排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能给师生指明教与学的路径,少走错路、弯路。每一编注总教学目标,每一课注具体教学目标:知识教学,哪些该了解,哪些该理解,哪些该掌握;能力训练,哪些要会仿效,哪些要初步学会,哪些要学会;思想情感教育,哪些需感受,哪些需体验,哪些需初步形成。如此,学生可按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可择重点、难点讲之,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肢解课文情况也会减少,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未免太死板了,埋没了师生的创造性。非也,非也。其一,这总比无的放矢,误导来得好;其二,在教学目标这个大前提下,师生仍有灵活回旋的余地,或教或悟,自由发挥,何乐而不为?
21世纪将是语文教材革命的时代,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语文教改能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让语文教材的革命拉开新世纪语文教改的序幕吧! 注:
①②④⑿转引郭秀楷《关于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载浙江师大中文系《名师系列讲座》,1998年第6期
③⑨⒀张志公《语文教材编写和使用》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2期 ⑤孙发斌《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学语文》1995年第7期 ⑥毛泽东《矛盾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8年版
⑦周国平《简洁是美德》载《中学生阅读》1998年第2期
⑧⒂张文斌《在希望的田野上》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5期 ⑩傅惠钓《关于初中语文逻辑问题》载《语文学习》1992年第4期 ⑾黄灵庚、张继定《训估学与语文教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⒁刘叔成《文学概论四十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5b6a7a168884868762d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