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须及未死时

2022-04-12 20:35: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忏悔须及未死时 》,欢迎阅读!
忏悔
忏悔须及未死时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8年第18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雨霁月明之夜,有一书生忽发奇想,邀“泉下诸友”月下共饮。期间书生问鬼:“公等何故不轮回?”答曰:“善根在者转生矣,恶贯盈者堕狱矣。我辈十三人,罪根未满,待轮回者四;业报沉沦,不得轮回者九也。”又问:“何不忏悔求解脱?”曰:“忏悔须及未死时也,死后无着力处矣。”最后,群鬼畅饮而去,留下一语相报:“饿鬼得饫壶觞,无以报德,谨以一语奉赠,忏悔须及未死时也。”

纪晓岚不仅是讲故事的高手,还是总结人生金句的高手。书生以“壶觞”感动饿鬼,无以回报,赠以忠言。看似滑稽,却有千钧之力,直抵人心。想来还是纪大才子用心良苦,以一段鬼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浅近的道理:忏悔须及时,因为“死后无着力处”。

此语不虚。人死了,“着力处”没有了,忏悔岂不成了作秀?正言便是:忏悔须及未死时。忏悔的目的,一是得到心灵的解脱,一是得到对方的谅解,一是得到弥补的机会。倘若前面两项还是利己,求得灵魂的安宁,那么,最后一项便主要是“利它”了。因为,勇于在忏悔中改正错误,修正方向,励精图治,发愿弥补以往过失,则是真正的忏悔,也才是有益于世的忏悔。而真正的解脱和谅解也正在忏悔之后的弥补之中。人都死了,还弥补什么?

忏悔的终极意义在于时时自警,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类似鲁迅先生“更多的无情地解剖自己”,以便及时补救,不断超越自我。宋朝名臣赵抃,做过知府,当过狱史,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资政殿大学士,谥号清谳。一生清廉自守,为官四十年,每每赴任,只是一琴一鹤相随。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载:“赵清谳公尝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可为也。’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 赵抃每天夜里焚香告天,检讨自己一天言行,这样的忏悔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福建武夷山五夫镇朱熹故居紫阳楼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不远复”三个大字。相传,朱熹14岁那年,父亲朱松病逝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武夷山五夫里的友人刘子羽。刘子羽的弟弟刘子翚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便成了他的得意门生。公元1147年,刘子翚临终前以自己一生的经历,赠给朱熹“不远复”三字,以此告诫朱熹要自律自省,不要让人生误入歧途。

“不远复”出自《易经》,即“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小象辞》解释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何谓“不远复”?直译便是“不多远就回头”,经常回头看看自己人生的轨迹,时时反省,及时纠正偏差,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永远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

“不远复”与“忏悔须及未死时”,一正一反,异曲同工。君不见,多少人忘记了“不远复”这一修身理念,忘记了“忏悔须及未死时”的逆耳忠言,创业之初尚能勤苦自励,随着职位升高,权力增大,便得意忘形,老子天下第一,陷身声名利禄,沉迷纸醉金迷,忘记了自己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只管一路狂奔,哪管洪水滔天,乃至身陷囹圄,丧身辱家。“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法庭上声泪俱下的贪官忏悔恰恰为我们上了“忏悔须及未死时”生动一课。

忏悔须及时,要以古人“不远复”为镜,重要的是内心的自觉。从“吾日三省吾身”起步,然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时时检点,刻刻警醒,以“三严”的标准做人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葆初心不改。如此,方能让自己的人生在如履薄冰的自觉中行稳致远,直抵光明境界。

图:王俭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550670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d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