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儒道墨笔记

2022-12-21 04:1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家讲坛儒道墨笔记》,欢迎阅读!
百家,儒道,讲坛,笔记
百家讲坛儒道墨笔记

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儒释道是主打,应当怎样取其精华,服务于当下,我赞同一位学者的观点,就是要“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

儒释道各种著述繁多,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体系,但又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如果要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三者各自的精髓所在,则可用敬、静与净三字来概括,这三个字互为依存,蕴含着人生深刻的哲理。

儒家之义在“敬”。敬有多重含义。一是尊重。《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董卿曾经在一期《开学第一课》中,为了照顾年迈腿脚不便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单腿跪在地上进行采访,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以示对老先生的尊重。这一举动为董卿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赞美,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凉风、冬日暖阳,让人倍感舒适自在。二是敬畏。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心怀敬畏之心,才能行有所止,若是人生无所畏,难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懂得敬畏之道,做事才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不迷失自己的心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三是谨慎。《论语·学而》中说:敬事而信。意思是,对待事情要恭敬谨慎。曾国藩就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位居高官后见家族中人坐“四抬大轿”便告诫道: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他深知,一朝得志便猖狂不自持,不可取也不可学的道理。恰恰是这份谨慎,曾氏家族得以长存而百年不衰。修己以敬,行事思敬,为人怀敬。心中有敬,才能让我们眼下无忧,未来无憾。

道家之道在“静”。《道德经》中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静,唯有静才能让我们回归生命。静是出世的智慧,也是入世最好的修行。古代皇帝帽子上都挂有垂珠,是为了让皇帝保持静的状态,不急躁。因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水面平静倒影才会清晰,人心宁静才能有辨明是非的智慧。有这样一则短故事:傍晚,一位木匠带着弟子们在院子里锯木料,一不小心,手表滑落在地上的刨花堆里。弟子们见状,于是立马过去帮忙寻找。可天色已晚,刨花也太多,大家怎么也没找到,木匠让大家先去休息,


明日天亮了再继续。出乎意料的是,不一会儿,木匠的小儿子拿着手表交给了父亲。木匠非常好奇,问道: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找到,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呢?孩子答:“你们都离开院子后,就很安静,我听到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很快就找到手表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心静的人,方能细致地观察事物,发现细微之处,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要使一杯浑浊的水变得清澈,最好的做法是放着不动,使其慢慢静下来,混浊的杂质就会沉淀,浊水自然转清。心静如水,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静而生慧,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佛家之功在“净”。有位高僧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意思是说,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在哪,心中都有一片净土,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影响,这也是佛家修炼的宗旨所在。有一次,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去化缘。路上老和尚叮嘱小和尚不可亲近女色,小和尚听后就点头应下。两人走到一条浅水溪边时,看到一位姑娘在河边犹豫,像是要过去,但是又怕弄湿了鞋子衣裙。老和尚走过去询问:“姑娘,你是要去对岸呀,不如我来背你过去吧。”小和尚看在眼里,惑在心中。又走了十几里地,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问:师傅,为什么你和我说不能近女色,却要主动背着那姑娘去对岸呢?”老和尚笑了笑,说:你看,我把姑娘背到对岸就放下了,而你过了十几里地,还是没放下啊。还是你的心还不净啊。佛语有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个人,只有看破缘法,才能生出真正的清净心,处处得自在。正如延参法师所说: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若净心,岁月无恙。何不修一颗安然自如的净心,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修篱种菊,坐卧随心。

综上所述,儒释道三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明晰的:身存敬意,才能自持有序;内心平静,才能神悦福生;灵魂干净,才能不忘初心。当一个人能修行到这三种境界时:面对困境,可以游刃有余;面对诱惑,依旧不忘初心;面对生活,也能从容自若,福气和运气,也会自然而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5c1e33d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