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盛行背景分析》,欢迎阅读!
网络流行语盛行背景分析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遍化,网络流行语也从网上到往下,由盛行甚至到瞬间风靡,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元方,你怎么看?”……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如雨后春笋的发展直接加强了其社会应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影响,了解了网络流行语盛行的背景,能更好的分析网络流行语发展趋势,引导其作为语言文明的分支。
【关键词】网络语言;文化;背景
21世纪的当下,如果你不知道“屌丝”、“土豪”、“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那你就“out”了,网络上有句“地球人都知道”的口号 “要想思想不落伍,就得常看流行语”。流行,顾名思义,就是体现当下的一种潮流,这里的流行语,也即指网络流行语。通俗的来说,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的一种特殊性的语言,是作为话语生产主体自主创造出来的意义符码。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网络流行语这种意义符码的影响力已从个体层面蔓延至群体层面,形成舆论热点,部分甚至已经影响大众传媒、乃至商业广告、电视剧,2013年风靡一时的“甄嬛体”纷纷为大众所效仿。
1网络流行语发展现状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社会语言学家将这种语言与社会呼应的现象称之为“共变”。互联网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催生了系列行业、产业,其中网络化语言便是互联网强势发展下的产物。同时具备虚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互联网,为广大互联网参与者提供了自由交流与发展的空间,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使得参与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畅所欲言”,而一旦这种表达,代表了一种社会趋向,引发了共鸣,其快速传播的特点,就能够使得这些表达快速被模仿和复制,进而刺激网民表达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诉求也逐渐提高,对于社会事物的参与意识以及个人自身的发展日益增强,作为网络上的“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又给他们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这些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机会,打下了基础。互联网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以及日益广泛的覆盖范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让网络流行语得以借这股互联网之火顺势而为。如2011年新年,“給力”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时之间,从网络上流传的“给力”,经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快速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新词汇。直接提高了网络流行语的认可度,为其发展与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了人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社会的发展,社会现象的变化,直接使得形容社会现象的语言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发生了变化。
2网络流行语盛行因素分析
2.1需求分析
网络流行语最初出现于20实际90年代,而快速发展甚至兴盛却是近几年的现象,这是当代民众“表达自己、释放需求”的一种客观需要。随着政治民主度日渐提高,经济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网络的门槛也不断降低。这些,都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快速成长的肥沃土壤。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贫富差距现象日益明显,社会矛盾渐现,一些关乎社会矛盾、道德的词汇,犹如星火,瞬间点燃公众的情绪,推动这些词汇的发展。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语言文字。而如今网络时代,人们则创造了简洁、创新度要求不高、推广速度快的网络流行语,如“躲猫猫”、“俯卧撑”等流行语从诞生到走红几乎都在一天内完成。
2.2心理分析
从心理因素上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追求也日渐强烈,而网络空间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条条框框的平台,个人的主体性得以表达,网络空间的文字,其受到大家认可、追捧的程度不以传统的提供者的地位、文字的考究等为衡量标准。只要个性十足,只要能引起大家共鸣,就能受到大众的欢迎,原创而流传的有“hold住”、“元方,你怎么看”?“累觉不爱”等。而部分“有才”的网民,直接改编,从而创造“某某体”,如去年盛极一时的“甄嬛体”,长达七十集的电视剧中,出现多处被人们模仿的段落,组织起来,用于生活之中。从众心理也直接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从众心理是个人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而在知觉、判断等多方面表现出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研究表明,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在网络的空间里,崇尚自由、时尚、追求创新是一种共同认可的文化,在这种主流推崇文化里,如果不使用与其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可能就意味着落伍、“out”,而在平时将网络流行语运用于日常生活则视为一种潮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从众心理也加大了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围与使用程度。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他们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也是使用网络语言的先锋主力和追求时尚的代表,在其叛逆性时期,这样的从众心理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显得更为明显。
2.3文化分析
语言是一种文明,语言的背后是文化,网络流行语就是在当前多元化背景下孕育的一种网络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网络的发展,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带来的是思想的空前开放,多元化的思想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同,追求自由、独立的个体发展也是当前社会潮流,同时自由、平等的网络环境促进了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通俗、活跃、具有颠覆性和批判性的大众文化逐渐融入网络流行语中,外来文化、大众文化为网民在交流和使用流行语提供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催生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很多的流行语源自于英语,或者混用,如“hold”“围脖(微博)”、“伊妹儿(EMAIL)”等。另一方面,依附于互联网的媒介,如“博客”,一直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在这些媒介的“自媒体”属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585722a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