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

2022-04-10 19:28: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欢迎阅读!
社会教育,中国,奴隶,发展


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

在教招考试中,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这个知识点是易考点也是易混点,常以单选、多选方式考查,接下来中公讲师带大家看清楚,以防弄混。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一般分为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夏商周、春秋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而战国之后直到清末鸦片战争前是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1.学校的萌芽

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为成均。成均不是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教育而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独立性的活动。教者和学者都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教或专门从事学的人,这已具有条件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

古史还有虞氏之学为“庠”的传说。据《礼记.明堂位》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庠,《说文》“从广羊声”,“广”即房舍的意思“羊”即家畜的羊。原始社会以羊为美味,只有氏族长老才配享用,食羊者的居处称为序,也以此为敬老养老的地方。孟轲说:“庠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通常由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要就老年人的方便,一般在养老的地方进行,所以庠也兼为教育的场所。庠这种机构,兼有两方面的重要活动,即养老与教育

2.夏朝——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学校(考单选题)

(1)教育场所:《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校”作为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进行军事训练,从而成为习武和教育的场所。

(2)教育内容:军事训练、宗教教育、人伦道德教育


(3)教育目的:培养能射善战的武士。 3.商朝

(1)教育场所:《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右学和瞽宗,都是属于大学性质,实是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古人以西为右,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也叫右学。瞽宗是商代大学的名称。当时大学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2)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礼乐教育、书数教育 (3)教育目的: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4.西周

(1)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

(2)教育内容:“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其中礼乐教育称为六艺教育的中心。——(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3)教育目的:培养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 (4)教育特点: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5.春秋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563e809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