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边馀墨》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趁着空闲时间,读完了贺卫方先生的《法边馀墨》,这实属第一次正式接触贺卫方先生的作品。之前对贺老师文笔的了解多是通过微博、微信或者是媒体讲座中获知。既然是“读”后之“感”,就要写“感”。我向来认为“读”有不同情况,至少有精读与泛读之分,而真正有“感”者,定是精读而得。贺卫方先生之文读若不精,读若不品,亦是很难感悟的。贺卫方先生这本《法边馀墨》引起了我对“法”深深的思考。
其一是法律语言。如今各部门法中法律规定十分的“法学化”,法律术语多,一些规定连一些专业学者都要琢磨,而国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读法而不明,学法而不懂。譬如“无罪推定”、“时效取得”、“无因管理”、“善意买受人”之类,到了法律界之外,都成了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这种因素下,我们何谈普法?我们不求通俗,但求易懂,更不求华丽,但求平实。对于法律语言,贺卫方先生在《法边馀墨》中的《法律语言》、《法律和语言》等文中均也有所提及,短短千字将当今法制的这一缺陷剖析得淋漓尽致。
其二是立法。当今我们的法制还存有较多的弊病,我们的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有些法制)并不能适应,而立法还是滞后的,“法久弊生,不能不变,变而不清,其弊益滋。”。另外有些立法存有缺陷,如把法官的犯罪行为诸如贪污受贿、隐瞒或伪造证据、泄露国家机密或审判机密等作为伦理道德规则的调整对象,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法官职业道德》中就大多规定了法官不得徇私枉法、不得贪污受贿之类的规则,将法官职业道德与犯罪行为相混淆。由此我们也可以映射出立法者法学修养与素质,立法不懂法的现象大有存在。在加上有些立法脱离实际的,贺卫方先生书中《立法与风俗》指出了这
一点。如此下去,“法”将不“法”,何谈法制现代化?何谈国人对法制信仰? 其三是司法问题。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司法独立是我国司法体系中一重中之重之处。目前国内从事司法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其中一些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司法独立之步伐,但是司法独立在我国得以真正实现是困难重重的,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平常我一直在思考司法独立难在何处,也了解了一些阻碍司法独立的因素,贺卫方先生书中《司法:走向清廉之路》一文更是点拨了我,让我对我国的司法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司法独立难在何处?法官经济上不独立,党与政府的领导对司法干预,很多法官伦理道德素质不高,法律知识不完备,人大的不正确监督,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阻碍了司法,当然我在此不展开来谈,只是说卫方贺卫方先生的《法边馀墨》中的文章内容丰富,言语独到,使人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其四是法律人的学习研究。回想我国法学的过去,多少学者献身于法学,孜孜不倦,可在建国不久至*革结束这一时段似乎是法学的断层,庆幸的是*革后的法学得到快速发展,学习研究者又多了起来,法学也可算是一门“显学”了,而今,许多学习者学法却不求甚解;许多法学研究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心高气傲,授不了同行批评指正;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又跳进了出书热的“旋涡”之中,出版的书千篇一律,有量无质,东拉西扯,读来实在乏味。众多研究者问题不胜枚举。但在贺卫方先生《法边馀墨》的有些文章中可清晰的感触一个学者的严谨谦虚、平易近人之风范。诸如《教授与书》、《再谈教授与书》、《对网友批评的一点回应》等,卫方贺卫方先生的《法边馀墨》不仅在探讨学术问题,还在对法律人尽心教化。这也是我品阅过《法边馀墨》后的心得之一,《法边馀墨》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法律人,其品质应该如何。
贺卫方先生的法学随笔《法边馀墨》读来脍炙人口,让我融入到法学与文学之中,不得不被贺卫方先生的敏锐思维、洒脱的文笔所折服,让我领略到了该书的美。在我看来,文笔如文风,文风如文品,文品如书品,书品如人品。我们习惯的将改革后七七、七八、七九届法学者称为“老三届”,卫方贺卫方先生就属“老三届”的,“老三届”的法学学子很多后来成了法学殿堂的“顶梁柱”。他们许多都具有深后的法文化底蕴,我们从他们所著之书、所立之说中亦能感受出他们的人品的高尚。有人曾说贺卫方先生的思想太走极端,他的观点很倾向西化。我觉得持此中看法的人一定没加考证,应当好好地、认认真真地去读一读贺卫方先生的书,后在加以论断不迟。《法边馀墨》中确实有所谓“西化”的主张,但是许多自认谦虚的国人实则还不够谦虚,思想中还留有保守的“残渣”。其实,由《法边馀墨》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贺卫方先生所谓的“西化”主张很多只是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而非强加。其次,主张有一定的理性论证,而非盲目的论调。有些西方的立法、司法实务的确值得借鉴。当然,我在此并不是为其辩解。我想说,体会《法边馀墨》中的那份美,能让人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化,会让人迸发法学思想的火花,读过之后也不会如此的全盘否定西方的立法实务与司法实务,也不会对于一些法学者的主张或看法妄下论断了。况且书中文字不俗,一些地方还带有几分风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要说从贺卫方先生的《法边馀墨》中找到“颜如玉”、“黄金屋”也许略显夸张,但却能够找到一种法学随笔的神韵,只要用心去寻觅,用思想去思想,便能有所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51be3b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