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李翊书》

2022-08-17 07:1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韩愈:《答李翊书》》,欢迎阅读!
韩愈,李翊书
韩愈:《答李翊书》



引导语:《答李翊[yì]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愈给李翊的复信,韩愈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答李翊书 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①。李生足下②: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③,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⑤,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⑥。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⑦。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⑧,戛戛乎其难哉⑨!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⑩。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耶?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注释】

①白:告诉。

②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③抑:可是。

④蕲(qí):通“祈”,希望。 ⑤俟:等待。 ⑥晔:明亮。

⑦蔼如:言辞平和亲切。

⑧陈言:陈旧的观点和言辞。务:务必,一定。 ⑨戛戛:龃龉的样子。

⑩汩汩然:水流很通畅发出的声音,在此指文思如泉涌。 距:通“拒” 肆:恣意,放纵。 (qì)称:屡次称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他自幼勤奋好学,很小便已博览群书,通六经百家之学。他19岁进京应试,却连3次都未中,直到25岁才中进士。

韩愈思想上尊崇儒术,攘斥佛老,关心民众疾若。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尤其主张“文以载道”提倡学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章语言要有独创性,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服务。他还提出了文辞“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惟陈言之务去”的著名观点。后人评价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e07f9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