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术论文如何选题

2022-04-10 16:2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学术论文如何选题》,欢迎阅读!
选题,学术论文,如何,论文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论文

学术论文如何选题

对广大研究生来说,具有实际操作力的论文写作类指导文章就像是武林秘籍,它凝结了作者的探索追求、导师的言传身教还有那无数日日夜夜的苦读与思考,经过反复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径,便静下心来思索立言。这篇秘籍可能对广大同学来说更有借鉴意义。文从论文选题重要性、选题一般过程和选题基本技巧三部分入手,讲述在论文选题时的思考,文章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实践性强。尤其是第三部分论文选题的基技巧,作者用自己五篇文章,立足五种刊物定位,讲述自己选题时的思维线索。更重要的是,文章发表之后他会再次反观之前的思考路径,总结之前的成败得失,并把成功的方面和因素固定下来,形成文字并积淀为经验

一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如同选人生道路试问如果你的路都走错了,后头的努力还能产生一种正能量吗?对于一名有志于将科研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年轻人来说,选题直接决定了今后其潜能大小和学术事业的后劲。许多博士生在写完博士论文后都沉默了,就是没有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题目。()科研选题是一种理念的选择和较量任何事业都首先是一种理念的竞争。理念是竞争的开始,甚至是竞争的终极。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是一个至善理念的化身。良好的选题包含的必备要素是: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对现有研究的充分利用和总结、对未来学科发展的预判和把握、与当下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等。()选题是自我推销中的第一印象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首先都来源于第一印象,有时第一印象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事物本质或本性的认识。学术圈中,尤其是学术刊物的编辑、学者对于一篇论文的评价首先看的是选题。选题很大程度上或完全决定了业内人士对于论文价值的评判。二学术论文选题的一般过程()灵感的来源灵感是相对模糊的,是分散的,是点状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模糊、点状和分散的想法进行整合。选题灵感的来源是多元的,置身于很多场合中都有可能获得选题灵感的机会。比如,参加学术会议时,同行之间交流或者发言时针对某些新事物或新现象抛出的话题;与师友学习讨论当中,他们不经意的某句或某几句话也可能给你有所启发;每年全国两会新的立法提案也能够为我们的选题打开思路,不局限于期刊杂志相对陈旧或传统的话题;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评论、分析也能够第一时间给予我们新的视角和素材;等等。总之,我们不乏获得选题灵感的机会,生活中的很多我们看似平常的现象或者细节,均潜藏着亟待我们去发现和解读的内在规律,关键需要我们多去体验、多去发现、多去质疑、多去交流、多去感悟。()文献的调研有了一定的灵感后,并不意味着依据这种灵感产生的精神成果是最新的。因为与你同样具有感悟和体验功能的灵性个体会不约而同地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或兴趣,他们中的某些或者很多人会抢在你之前将他们的灵感转化为精神产品(文章或著作)。因此,在你决定就你的灵感展开创作前,你应该去梳理、总结下前人就类似的灵感所创作的精神产物的现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献调研。一般而言,文献调研有必要对这一选题所有的文献展开分析,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的差异、代表性学者的主要观点、思想的争锋交流等。假设某位同行就一具体的选题已经出版了相对规范备受认可的成果,后人要想在同一选题上进行超越,就必须百分之两百比前人做得好。()题目的草拟基于先前的灵感,以及后来对同类成果的调研,我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选题有初步的想法,进而能够拟定一个相对规范明确的题目。题目的拟定从外在形式来说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这里我就对题目怎么拟不作过多解释。但是,学术论文题目的拟定是有捷径的,一般业界认为四大文科学术文摘的文章题目最具有参照的价值。四大文科学术文摘是《新华文摘》《中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建议我们在题目拟定上多参考被这四份文摘转载、摘要文章的题目,不妨根据里面现成的题目改变关键词直接借用。

1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章题目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在文章成文后还需要对文章题目进行修改。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是在文章写好并修改后,我会根据文章内容拟出35个备选题目,在仔细对比和征求他人意见后,确定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题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题目是有字数限制的。一般而言,文章题目(主标题)的字数以不超过20个字符为宜。三论文选题的基本技巧基本技巧以我个人发表的部分文章作为个案分析,每个技巧对应一个个案。()旧瓶装新酒《社会排斥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公平就业的调查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1年第9全文转载。这篇文章是我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虽然最初只发表在一篇普通的杂志(杂志于2012年入选CSSCI扩展版),但能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发表在一般的CSSCI来源刊物上。第一,什么是“旧瓶”。旧瓶指的是相对陈旧的选题,即针对同一选题已经有许多文章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这个选题已经持续了许多年,如果在CNKI上输入这个选题进行检索,相关的文章有好几百篇。第二,什么是“新酒”。新酒指的是相对较新的观点、理论或者原始采集的数据和案例。第三,如何做到旧瓶装新酒。以这篇文章为例,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具有原始采集的案例、较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上,均是通过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采集的案例,能够从文化本位上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真实的择业感受,而国内这一选题的文章多数是经验性的总结和分析,作者缺乏直接的体验;视角上,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国内同类的文章几乎没有借用这一理论行分析的先例;方法上,借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对访谈案例的解读,分析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体验和发现,国内同一选题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不是很普遍。()抱大树《文化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我国翻译立法的思考——基于文化语境下翻译与权力关系的考察》中国翻译》2012年第6期。《中国翻译》是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会刊,是目前国内翻译学研究的最权威刊物。一般很少有博士生在上面发文,几乎也没有非语言学或翻译学专业背景的人能够在上面发文。第一,什么是抱大树。抱大树是指借助知名学者或热点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表达作者对同类事务或问题的学术观点。一般来说,这种文章以批判性为主要特征,文章的题目或者副标题经常带有“与某某教授商榷或讨论”的字眼。2011年暑假,无意中我在《中国翻译》上看到一篇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主编黄友义先生在两会期间提交的一篇关于加强翻译立法提案的文章。我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翻译立法方面的学术论文,想着不如我根据黄友义先生的基本想法,写一篇关于翻译立法的文章,对于翻译立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谈谈我的想法。第二,怎么抱大树。这本身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学术交流方式,我们与对方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但仅局限于学术观点的交锋,语言中不能有或者让人感觉有人身攻击的味道。一般来说,这种文章是对他人学术观点的批判,或者是对他人观点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也可能是对他人观点的一个更为详尽的解释。()抓热点《我国文化立法的基本框架、实施步骤和重点协调的几对关系》,人民网,2012-09-11。人民网是与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等一样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官方主流网站,上面发表的学术性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国内知名学者或者学者型的官员。第一,什么是抓热点。抓热点是指以引起社会地区乃至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或国家的重大政策为切入点,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解释、分析的写作和文章发表过程。以本文为例,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文化,自2011年底以来,文化成为政治法律文学、新闻、管理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主题词。第二,如何抓热点。一是养成关注热点的习惯。每天要有读报、网上浏览新闻的习惯,建议多读《环球时报》的时评和《参考消息》的“问题与建议”栏目,多浏览“共识网”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这样能够及时把握国内乃至世界局势脉搏的跳动。二是要及时产出。根据社会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产出相应的文章。由于是新的事件或者事物,前人的成果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没有必要在文献调研上花太多的时间,谁的成果先发表,就以谁的观点为参照物。反之,如果自己的成果没有及时发表,待别人的成果先出来后,自己就会陷于被动,不仅文

2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献调研要花时间,而且超越前人的成果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读者群体《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公平就业的临时法律措施的探讨——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西北人口》2012年第1期。《西北人口》是人口学的刊物,属于大的社会学刊物的范围。人口学往往与法学理学和民族学具有交叉研究的东西或者范围。例如,少数民族人口就是民族学和人口学共同关注的研究东西。第一,什么是扩大读者群体。目前国内各学科研究基本处于一种纵向隔离的状态,学科自说自话,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扩大读者群体就是改变这种状况,强调综合运用两种或多种学科的话语解释和分析同一问题,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能够产生共鸣。本文是法律、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四个学科综合的研究,能够保证文章的读者群体涵盖上述相应专业背景的人员。第二,怎么扩大读者群体。一是分析理论为不同学科所接受。本文的“社会排斥”理论法律教育社会、民族等人文学科广为接受,用于分析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民族)由于制度性的原因而无法获得诸如教育权和住房、保险等社会保障权的现象。二是语言风格要平实、直接。不能过于形而上,保证语言能够被不同学科背景人看懂。()跟踪新事物、新现象《完善我国大城市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问题研究,国家民委2013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重点项目。包括教育部青年项目在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几乎很少有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作为负责人立项,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应该在之前也没有全日制博士生立项的先例。第一,新事物、新现象。新事物和新现象不仅来源于对新闻报道的及时关注,也根植于对长期关注的研究东西或者事物的体验和发现。这些新的现象并不是以前没有或没有存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综合分析,认为某一现象已经付出水面,成为一种普遍性的问题。第二,如何将新事物或现象转化为学术话语。一是根据现有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总结问题研究的价值和主要关注的点。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法、民族学、国际法等学科都有相关的学术成果,要以现有的话语来解释新的现象,并从中总结什么旧的话语为什么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新事物的发展。二是着手就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语言格局从纵向共存转向横向互动;语言功能从宣示政治平等转向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语言使用地域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转向大中城市正在形成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等等。第三,就新的想法进行反思反思要以持续深入的调查和体会为基础,反思应对这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保障少数民族语言在公共服务中的使用是临时性的措施,还是作为长期的政策?是语言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还是与形成统一语言是相冲突的?是否会导致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助长,还是相反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3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dc1939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