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补充七则

2022-03-31 03:0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补充七则》,欢迎阅读!
论语,补充
《论语》补充七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持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为政》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来说,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准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准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升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能够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注释】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能够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点的形成及确定。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注释】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切问:问与切身相关的问题。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相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评析】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d5bc3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