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律 长征》,欢迎阅读!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思考、研讨,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正确领会关键词的含义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朗读诗歌 2. 播放歌曲《七律 长征》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师板书:一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通过朗读、思考、研讨,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正确领会关键词的含义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胜利达标。 二、朗读诗歌
1.老师:下面请同学朗读诗歌,比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
2.指名学生读诗,老师适当板书读错的字和字音。
学生可能读错字:岷 逶迤 磅礴 学生齐读板错的字音两遍。
3.老师:让我们一齐放声把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齐声朗读诗歌。 三、自学指导 老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接下来请大家自学这首诗,请看“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反复朗读诗歌,比谁六分钟后能流利地背诵诗歌并回答探究·练习第一、二题
(一)探究一《七律 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威武雄壮的画面。
请你各 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二)探究二 朗读诗句,讨论问题。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翻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三军过后”?) 四、学生自学 老师巡视,激励、督促学生自学。 A.检查、交流
1.老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检查自学情况。 首先请同学背诵诗歌,比谁能正确背诵,而且声音响亮。
指名四到五名学生背诵;师分别作简要点评,并激励学生比赛。 2.师:让我们一起把诗歌背诵一遍。 师生一起放声背诵诗歌。 3.探究练习一:
师:下面我们分两步检查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一步,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幅图的主要意思,先读诗句,再讲意思,一人一句;第二步,概括完所有图画的意思后,再请同学谈谈对其中某一幅图的感受。要求回答问题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指名学生概括意思。
若学生认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一幅图,则老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 师:这一句极有气势地统领全诗,以下各句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说它是一幅图不太准确。 若学生跳过第一句,老师则等到学生概括完所有图的意思问:那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同上)
概括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后,老师补充:其实,诗人创作本诗时,红军三方面军中尚有两方面军没有跨过雪山,因而这幅图是想象的图景。 学生概括图意时,老师适当板书: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
山雪(想象)
指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放手让学生谈,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乐观豪迈的情操;也可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方面体会红军精神,一方面激励自己学习红军,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4.交流探究练习二 指名回答第一小题 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做“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 指名回答第二小题
这是因为诗人坚信红一、红二方面军能够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张国焘的阴谋分裂活动,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
追问:你认为诗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1.通过前两次比赛,我们已经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并能把握诗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能像毛泽东一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准备时间:一分钟。 2.学生准备,师巡视。
3.指名三到四名学生背诵,学生点评,师适当点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能记住、会写难字,理解字义、词义。熟读成诵。
2.理解并感受诗歌夸张的语言和写法以及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3.感悟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1.夸张的语言和写法,以及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2.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课前学习】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即革命根据地),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开始时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洵口遭遇战偶然获胜,“左”倾机会主义者更以此为据,陈兵敌区,否认了敌强我弱的前提;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规战”;要求战略的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要求“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转移当作所谓“退却逃跑主义”;要求固定的作战线和绝对的集中指挥等,总之是否定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随后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最终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为了保存革命果实,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起讫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十一个省) 长征的社会环境:天上有国民党的飞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重大历史事件: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战绩和意义:中央红军一路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逶迤..( ) 磅礴..( ) 岷.( )山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等闲: 逶迤: 腾细浪: 走泥丸: 尽开颜:
3.“ ,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4.“ , 。”这两句写水,上承“万水”二字。 【学习过程】 一、感知诗歌
1、查资料口述七律的基本常识;给诗中的难字标上拼音,易错字在课桌上写三遍。 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试着说出诗歌流露出来的感情,然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感悟品析
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一词是何意?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2、颔联“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应如何理解?其中的“腾细浪”、“走泥丸”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颈联“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应如何理解?
4、巧渡金沙江的时间为1935年5月初,强渡大渡河的时间为1935年末,为何前一句说“暖”,后一句言“寒”?
5、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应如何理解?
6、1935年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句中说成是“三军过后”呢?
三、延伸积累
1、毛泽东的诗词,气势博大恢宏,有一泻千里之势,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请你从课外阅读中摘抄几句你喜欢的毛泽东诗词。
四、作业
1、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诗中三四两句是怎样进行夸张的?有什么作用?
3、诗篇最后两句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联系全诗来看,你觉得“更喜”二字有哪些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9b2f15bceb19e8b8f6ba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