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压力的研究述评

2023-05-29 15:2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压力的研究述评》,欢迎阅读!
述评,视角,心理学,积极,压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压力的研究述评

作者:王刚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7

[摘要]我国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已百万计,就业压力也就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人们更加重视的是通过发掘自我潜能和美德来缓解压力。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和就业压力的综述来揭示积极品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品质 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84-0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就业压力进行研究1994年我国经济学家戴园晨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国在90年代就业问题最大。而最早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研究的是路红(2000年)。所谓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处于就业这一特殊情境下,由内外压力源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不适现象。

当人感受到压力时,就会运用一定的应对方式来缓解压力所带来的不适。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通过发掘人类自身潜能和优秀品质,以应对压力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痛苦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二、就业压力相关研究 (一)就业压力源研究

前人在对就业压力源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自编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再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丁西省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来自就业环境、教育背景、就业指导、个体特征和社会支持5个方面。陈宇红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为职业素质评价的压力、就业竞争环境的压力、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就业心理预期的压力、缺少求职帮助的压力、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钟新、董玉倩、武永花、靳伟倩虽然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但都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惠茜提出了就业压力源可分为就业指导、个人、社会环境、家庭及亲朋关系、学校、专业6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压力源概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部压力源,包括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另一部分为内部压力源,即个人自身因素。 (二)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应对方式按其对压力产生的作用可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吴文峰、唐本钰、罗晶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症状,而消极应对方式如回避、幻想会加剧被试的就业压力感受。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渡过择业期。 (三)就业压力与积极品质关系研究

1999年,HillsonMade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 (积极品质)的概念,后来塞利格曼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

“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Positive character”,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范方仕研究发现拥有较高心理韧性水平的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小。

综上所述,在心理学范畴内,目前对就业压力的研究更多的还是着眼于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进行研究,而有关积极品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较为罕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更多能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品质,并通过研究找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的途径,以帮助毕业生在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社会位置,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西省.大学生就业压力成因测试与分析[J].人资社科2014236-237. [2]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55-59. [3]董玉清.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及主题对策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201301):188-190. [4]惠茜.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及其影响[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03):92-96. [5]吴文峰.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4-97.

[6]唐本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84-8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罗晶.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51-52.

[7]范方仕.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09):699-705.

[8]刘潇.亲和与利他:对心理危机的预警干预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33-4. 责任编辑:张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94f59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