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诗话

2022-07-02 08:08: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筝”诗话》,欢迎阅读!
诗话,风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筝诗话

作者:葛德均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1年第04

风筝,古谓之,不仅作为娱乐工具而深得世人喜爱,也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素材,留下了诸多妙趣横生的诗篇。

据《考工志》载:风筝有弦有笛,因而天际频传钲鼓乐,云端隐闻丝竹声。唐代诗人鲍溶《风筝》云: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描写了风筝上的彩弦和锦瑟发出的声音。高骈《风筝》: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生动表现出夜晚空中风筝声响的变化莫测。李商隐《燕台诗》中西楼一夜风筝急,欲织相思花寄远的句子,用夜晚风筝之声来烘托人的情感,真切感人。必须指出的是,唐时的风筝似乎还不是放飞的风筝,只是一种乐器而已。

放风筝当然是孩童的最爱。宋代诗人陆游《观村童戏溪上》写道: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生动刻画了风筝的晃动姿态和轰鸣声音,令人想象到孩子们随着风筝状况的变幻而或惊讶或释然或瞠目或欢呼的种种神情。宋代王令《纸鸢》: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孩子们抬起头,全神贯注地盯着飞向高空的风筝,想必他们的心也跟着飞上天了吧。

明代画家徐渭的题画诗《拟风鸢图》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孩子急于放风筝的心理: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放牧归来的村童,已在牛背上睡了一觉,为的就是明天放风筝。这不?他今晚就准备取来母亲的棉线,以免可惜了明天的大好天气。

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虽没有直接让浓墨艳彩沾其笔端,但春之色彩跃入眼帘,一群可爱的孩子也仿佛就在眼前。孔尚任有诗云:结伴儿童袴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得怒骂老天,其天真之态跃然纸上。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其一:花信阑珊欲禁烟,晴云骀荡暮春天。儿童新解中州戏,也趁东风放纸鸢。原先塞外没有风筝,后来这种娱乐传到了那里,遂习以成俗,给孩子们带来不少欢愉。其实,大人们又何尝不喜爱风筝呢。清人轩治翁诗云: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鸳。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眼前放风筝的情景,倒撩拨起了老人家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不少诗人寄风筝以深意。清代徐天球《风筝》充满意趣:谁向天边认塞鸿,但凭一纸可腾空。任他信风东西转,百丈游丝在掌中。把飘飞的风筝比作塞外鸿雁,信它高飞,却又始终飞不出我的掌心,放飞之人的得意,溢于言表。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清明放风筝》富有理趣: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字里行间寓含高远之志,洋溢乐观向上的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6d72b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