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的理念

2022-03-20 17:36:4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公园的理念》,欢迎阅读!
理念,公园,国家
滇西北国家公园-详解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理念

国家公园的理念

1.什么是保护地?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自然以及相关的文化资源,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管理的陆地或者海洋区域。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关于保护地的定义和以上定义类似。

2.什么是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全球六种自然保护地类型中的第二类。作为一种保护地类型,国家公园是指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游憩为目的的陆地或海洋区域,指定用于:1为当代和后代人保护一种或多种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2)排除一切对该土地指定用途有害的开发和占有行为;3)为民众提供一个感受精神洗礼、开展科学教育娱乐和游览等的场所,且这些功能不能与区域的环境和文化相抵触。(引用清华大学杨锐博士翻译)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国家公园应该具有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对重要自然区域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体制;是一个能以较小面积为公众提供欣赏自然和历史文化能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科学研究和国民环境教育并使大面积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地类型。

3.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大多建立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或景观丰富独特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植物种类和传统民族文化快速消亡的时代,它起到了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物种基因库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功能,并为世世代代对物种的利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行性。2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方式或占有行为。3提供科研、教育娱乐和游览的机会,满足国民的休闲需求, 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博物馆和国民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为什么要建国家公园?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公园作为一种新型保护地类型,是对中国保护地系统的补充,可以作为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具体行动之一,国家公园系统将会增加中国保护地的面积和类型;从地方层面来说,现有的保护地类型由于建立目标的不同,未能很好的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国家公园运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前人教训,将创立一种新型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国家公园始终坚持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兼顾适度旅游开发,是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有效模式,它在资金筹措运行、资源保护、规划制定实施、区划和分区管理、展示和教育项目的建立和管理管理人员与志愿者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等方面形成的运行机制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各国所推崇和借鉴。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矛盾突出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通过这种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建立国家公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当代和子孙后代保护和展示代表国家的重要或独特的生物、地理景观和文化资源。2)国家公园的面积,边界。3)国家公园如何保护自然文化资源。4如何为来访者更好地展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并让他们获得不同的体验经历。5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服务。6)为拟建地的社区提供收益机会和参与自然资管理的机制。


滇西北国家公园-详解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理念



6.国家公园的管理要点是什么? 1建立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此保证和强化国家公园管理和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国家公园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由一个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保护国家公园,对公园内的经营活动实行委托经营和特许经营。3)注重多方参与,兼顾多方利益,充分调动政府、国内外机构、民间组织、企业、社区、志愿者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根据国家公园不同区域资源的稀缺性、承载力、敏感度和保护价值,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实行分区分类控制管理

7.国家公园有哪些管理模式?

世界上各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国家公园的管理方式总体上可归纳为:中央集权型、地方自治型和综合管理型三大类。中央集权型以美国、挪威、泰国、南非等国家为代表,主要特点是自上而下实行垂直领导并辅以其它部门和民间机构的帮助,一个国家所有、单一管理目的明确的垂直管理系统;地方自治型以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中央政府只负责政策发布、立法等宏观方面的工作而具体管理事务则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综合管理型以日本、加拿大、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兼具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种管理模式—既有国家政府部门的参与,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自主权,且私营和民间机构也十分活跃。

8.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是什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管理分类指南》1994中对国家公园管理目标作了如下描述:1)为了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公众游憩等目的而保护具有国家和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2为了保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理区域的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并使其中的生物种群、物种和基因资源得到持续发展;3在尽可能维持自然状态的条件下,为游客提供精神的、教育的、文化的和娱乐的机会;4摒除并阻止一切和建立国家公园目的相违背的开发和占有行为;5)对构成国家公园的生态、地质、美学等基本属性予以充分尊重;6)在不违背其他管理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需求。

9.建立国家公园有什么国际标准?

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建立一般遵循两条标准:1国家公园的景观和资源应具有典型性(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科研、教育、游憩和旅游的重要价值),即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具有国家级的重要的保护和展示价值。2国家公园内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未经人类活动干扰而破坏的生态系统。

1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保护地划分为哪几个类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管理目标的不同,将各类保护地划分为六类:严格自然保护区Strict Nature Reserve/荒野保护区(Wildness Area、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天然纪念物保护区(N-atural Monument、栖息地/种群管理地区(Habitat/ Species Management Area、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区(Protected Landsc-ape/Seascape)和受管理资源保护地区(Management Resource Protected Area

11.界定国家公园和其它保护地类型的国际标准是什么?

每个国家对保护地名称的使用都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为了归


滇西北国家公园-详解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理念

总结世界通用的保护地类型及其它们的实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70年代便开始编制《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经过两次修改后,1994年正式公布,成为被联合国系统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际保护地分类和判定标准。对保护地类型判定的最主要依据是看保护地建立的基本目的,这并不包括保护地由于其功能需要所产生的次级管理目标。以下这个关系护地类型的关系。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判定一种保护地类别,它的习惯性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保护地的基本目标。

IUCN保护地类型和管理目标关系矩阵

管理目标 科学研究 荒野保护 保护物种和基因 保持生态功能服务 保护特定的自然/文化特征 旅游和娱乐 教育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持文化/传统特性

Ia 1 2 1 2

Ib 3 1 2 1 2 3

II 2 2 1 1 2 1 2 3

III 2 3 1 1 1 2

IV 2 3 1 1 3 3 2 2

V 2 2 2 1 1 2 2 1

VI 3 2 1 1 3 3 3 1 2

注解:1.基本目标; 2.次级目标; 3.可适用的其他目标; —不适用

(该表格引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IUCN1994

12.什么是世界公园大会?

二战以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在自然资源保护各专业领域定期召开世界大会,讨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及与会者都关心的内容。自1961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设的世界公园和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开始召集有关国家公园的世界大会,每隔10年举行一次。

13.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地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国家公园已成世界上保护与发展和谐的典范之一并为各国广泛采用。2003年,联合国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对全球保护地的统计显示,全球有102,102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2.65%(如果排除海洋类型的保护地,则占11.5%。其中 67%的保护地,即总面积的81%被认定为隶属于IUCN保护地管理类型。其中国家公园面积占IUCN各保护地总面积之首,约为23.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473c7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