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史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欢迎阅读!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信阳的变迁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近一段时间,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电话联系家乡亲人等方式,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做了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分为两块:一是上网查阅了前几年关于改革开放的当地报纸,图书等资料;二是电话联系了家乡的亲人,听他们讲诉了亲身的体会。
一、 用事实说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信阳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3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魅力信阳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全市GDP仅11.08
亿元,1994年跃上百亿元台阶,其间用了16年的时间,1997年跨越200亿元大关,只用了3年时间。1998年撤地建市之后,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总量更是于“十五”时期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2007年GDP达到699.03亿元,当年增量就超过百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全市GDP分别为1978年和1998年的14.9倍和2.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9.8%和10.4%,而1949年~1978年年均增幅只有6.2%。改革开放30年中,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了3个翻番,1989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1995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2002年实现了第三个翻番,年均增长10.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197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
1.07亿元,之后,尽管经历了分税制、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重大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农业大市的信阳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仍然增加到20.36亿元,29年间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全市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5.12亿元,增长了64.6倍,财政资金用于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也随之显著增加,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状况显著改善。在国家惠民富民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城乡
居民同步分享改革开放成果。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77元,分别比1984年、1998年增长21.3倍和1.7倍,年均分别增长14%和11.7%;农民人均纯收入3737元,分别比1978年、1998年增长36.4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3%和8.9%;全市居民生活成功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以上内容摘自08年《信阳日报》
二、亲身之体会
在我电话采访家乡亲人的过程中,我主要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入手的。以是我对采访结果的归纳与整理。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
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而现今,丰富的肉、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
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终于
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县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298462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