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3-02-21 21:2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欢迎阅读!
均等化,公共服务,城乡,促进,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史金融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也导致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由此导致基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本文从城乡教育非均等化的角度来阐释导致非均等化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均等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4-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就举世瞩目,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呈全面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由此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态势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如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出现了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教育发展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由于多年来各地区对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等原因,使得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对农村子女教育影响较大。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08,全国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已经达到884.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约6%。对于进城务工人员而言,无论是否携带子女进城,都会对其子女教育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要么会面对留守儿童辍学问题,要么会出现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以及城市学校歧视性高收费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初中入学率有所下降。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初中入学率年均分别下降了0.50.1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有8.5万名学龄儿童不上小学,5.4小学毕业生不上初中。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幼儿的入园率尚不足35%,远远低于城市幼儿的入园率。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良性推进。

一、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角度,提出逐步实现基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七大则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角度,进一步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针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省政府不适时机地作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一是从政府的性质来理解:市场经济,政府要为市场服务;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应有的职责,因此政府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公共服务;二是从政府的四大职能来解释。现阶段的政府职能有: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成为国家职能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政府的唯一职能。这是从排除法来定义公共服务,即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政府所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以民为本为确立点,要求政府以民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让公民成为公共服务的决策者,只有这样公共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只是一个服务的延伸问题,也不仅是一个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以民为本理念的确立问题,一个政府由管制封闭型向开放参与型转变的问题。 二、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经济的发展是否也会带来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人才是21世纪富国强民的关键,科教兴国是党执政以来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城乡教育在资源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呈现出城乡教育非均等化格局,这不仅是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梗阻,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安排,通过制度创新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争取早日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的新格局。

()财政制度创新:加大基层地方财力的投入力度,实现学校资源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是惠及全民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而教育公平的重点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尤其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投入、资助和保障机制。当前,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平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地方财政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和投入力度有着紧密联系。较那些省级,地级重点学校,地方财政给予更多的投入与支持,使得城市的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师,能够享有更为全面的教育资源。而由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小,经济实力有限,影响了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资源有限,教师工资待遇低,学校所在乡镇偏僻,生活条件较差,不足以吸引年轻及优秀教师。因此,中央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基层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对特别贫困地区还可采取财政倾斜政策,尽全力搞好乡镇教育,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大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加快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进程,尽快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结束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极力消除辍学现象。使教育真正能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困难家庭和低保群体倾斜,使城乡教育的起点更加公平合理,以加快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法律制度创新:打破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的现状

理论上讲,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主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城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工子女就读需求庞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问题和矛盾,让城市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政策打折。在中国,有近2亿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子女教育,他们却常常束手无策。许多城,特别是大城市,允许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但设置了附加条件”,抬高了门槛”,断了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孩子的城市读书梦。因此,就读城区民办学校,或寄读于乡镇学校,或辍学随父母打,往往成为农民工子女的首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这样的重视要转化为实效”,还需要城市管理者认真努力,最大程度地扩充城市公共资源,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读书梦。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短缺无法满足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均等化的教育需求。我们应加快城乡居民教育均等化的法治体系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推进符合城乡居民教育公平的相关立,法律上来保护城市与农村同步享有教育与均等化的权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e8bd9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3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