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欢迎阅读!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固体,例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
2、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变化
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你会看到水壶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水壶中的冰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会变得越来越少,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壶嘴,可观察到水蒸气又能变成水;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能冻成冰。
探究归纳: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现象探究: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
现象
春天,冰雪消融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
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 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
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 铁水冷却后变成钢铁
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特点
物质都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探究归纳:物质能够从固态变成液态,也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我们利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探究。
①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
化。
①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①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被测物质完全熔化。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①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① 石蜡的温度/①
0 40 40
1 42 40.5
2 44 41.5
3 46 42.2
4 48 43.1
5 48 44.5
6 48 46
7 48 47.5
8 51 49
9 54 51
10 57 54
... ... ...
分析论证: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所测温度。根据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海波和石蜡的
熔化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①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毕,温度才继续上升;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再变稀,最后融化
为液体。
结论:①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①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
注意:(1)实验中采用的是水浴加热法,水浴加热法是一种给物体均匀的间接加热的方法,他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的速度。在探究过程中,为了达到便于观察、比较、记录数据等目的,人为地控制外部条件的变化,加长或缩短某个过程,是保证探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如本实验中海波的熔点是48①,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如果用酒精灯直接给海波加热,将无法观察和记录到海波的熔化过程。因此,用水浴加热法,便于我们观察。
(2)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海波或石蜡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试管壁或试管底。
(3)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水均匀受热,试管应该选择较细些的,且装入的海波和石蜡制成粉末且不要太多,同时注意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拓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酒精灯要用点火工具点燃,严禁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①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①使用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对液体海波停止加热后,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降到48①时,液体海波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凝固完毕,温度才会继续下降;石蜡的凝固过程则不同,停止加热,石蜡由稀变稠,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由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当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会向外界放出热量。
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如碘、冰、各种金属、海波、萘等。
①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石蜡、松香、沥青等。 2、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的分析方法 三步法认识熔化图像
第一步:弄清图像的两个坐标。 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是min);纵坐标表示温度(单位是①);图线
表示的是该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第二步:分析图像中的点。
①图像的起点A,表示开始计时时晶体的温度。此时晶体的温度为50①。
①图像上某一时刻对应点可以反映出此时晶体的温度,如B点表示第10min时晶体温度为80①。 ①图像上的“拐”点是两种情况的交界点,第一个拐点B表示晶体开始熔化,第二个拐点C表示熔化结束。
第三步:分析图像中的线。
图线ABCD表示整个实验过程,其中AB段表示物质状态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点为固态;B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4fd4ba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