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时记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
长时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对偶回忆法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对偶回忆法的检测法。 2. 用再学法测量长时记忆的保持量。 三、实验器材:计算机,对偶回忆法实验软件。
四、简介:对偶联合法是由卡尔金斯(Calkins, M. W.)于19世纪末提出的。在对偶联合测验中,向被试呈现两个配对的项目,分别称为刺激和反应。对偶联合回忆的程序通常为,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以检验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检验程序要重复进行,直到被试全部回忆出来为止。而且,每次检验时都要改变刺激的呈现顺序,以防止被试产生预期。这种程序被称为检验法。除此而外,还有一种对偶联合回忆程序,即预期法。该方法为,首先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要求被试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然后再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重复直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本次做的实验是检测法。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打开实验软件:开始—程序—心理学实验—对偶回忆法
2. 点击“帮助”按钮,阅读指导语,明白试验要求后,点击“学习”按钮,学习10对词语,刺激项与反应项分别在A、B框内。每对词语呈现3s后呈现下一对,直至呈现完毕。 3. 点击“测试”按钮,测试刚才学习的效果,要求在B文本框内输入反应项。忘记词语可点击“下一对”,但需要继续学习再测试,直到测试时输入词语连续2遍全部正确后实验结束。
4. 点击“结果”按钮,记录窗口显示的重复遍数、成功遍数。(成功遍数为2)和学习时间。 六、实验结果: 学习遍数:10 学习时间:9分46秒
分析实验过程:由实验结果可知,我在学习了8次后才完全记住所有词对。在记词语时发现这些词对大部分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因此,在学习时需要联想一个情节来构建联系。在所有的词对中,有两对在我看来是有一定相关性的,因此在第一遍时就记住了,那就是“奋
斗—行动”、“号码—儿子”。有趣的是在记忆“号码—儿子”时,我想象的是母亲打电话给儿子的场景。于是就出现了“电话—儿子”的错误匹配,后来在意识到写了2遍“儿子”后,才特别留心的记忆,也是强行的记忆正确的刺激项与反应项“电话—战争”。这说明能够引起对偶联合学习的最强有力的一个变因是刺激物的相似性。当刺激相似性低时,记忆容易;而相似性高时,记忆则受到干扰。
其他的大部分词对基本都是用的联想的方法记忆的,但不是每对词语在学习同一遍的时候就都可以找到联想的信息。而是在连续几遍之后才能逐渐联想完整,词对才能完全记住。比如在记忆“椅子—读者”时,我可以快速找到共同点,即我想象着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读书的画面,因此在前几遍就能准确记忆。而在记忆“音乐—鸡蛋”时,一开始还来不及联想,在词对大部分记住时,才逐渐找到共同点:我喜欢听音乐,也喜欢吃炒鸡蛋。在记忆“声音—海湾”时,会想到海浪会有声音的事实。同样在记忆“操场—杯子”时,我想象运动员在操场运动后喝水的画面,但这对词语我也是在后几遍才记住,由于词对呈现太快,来不及构建联系。还有一些刺激项与反应项实在联系不起来的,我就开始在记住其他词对的基础上,另外死记硬背这些词对,这样的词对是“火车—皮毛”、“电话—战争”。这些词语的记忆方法不是固定的,这说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存储阶段,以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更完整,也可能会向另一种方向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在有人中断我问我有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影响到我对先前词语的学习和记忆。这正是说明了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中断几秒的条件下,不会影响到头脑存储的信息。而这次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另外,我觉得每对词语并没有呈现3s之久就呈现下一对了。 七、结论:
1. 能够引起对偶联合学习的最强有力的一个变因是刺激物的相似性。当刺激相似性低时,记忆容易;而相似性高时,记忆则受到干扰。
2. 在学习词语时,学习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记住,并且这一点对于与刺激项目配对的反应项目而言更显突出。
3. 词的具体性是衡量记忆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词汇能唤起生动的心理意象,使得联合刺激物更容易记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111062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