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潭大学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英国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察者”
摘要:高尔斯华绥是20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位重要代表。 关键词:高尔斯华绥;《岛国的法利赛人》;物化;道德;社会小说
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岛国的法利赛人》通常被认为是高尔斯华绥第一部引起公众和批评界关注的社会小说。小说的撰写非常艰难,出版亦很曲折。在这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高尔斯华绥曾得到当时颇具名望的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鼓励。康拉德在给高尔斯华绥的信中表达了他对这部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忍耐力”和“对事业的忠诚”的赞赏。
①
一 商品的奴隶
在小说第一部分《市镇》的章节中,谢尔顿经常会去一些活动场所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这些聚会是有钱人炫耀财富和权力的地方。在那里,他周旋于上流社会的名士名媛之中。这些上流社会的人士都是一些“高尚体统的人物”,且拥有着“优越教养的自负”(p.58)。他们对周遭的东西总是有着一双好奇和贪婪的眼睛,似乎什么都明白,而“实际上却一窍不通”(p.40)。这些思想贫乏的人在追求物质商品享受的过程中,物质商品成为了操控他们行为的主人。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变成商品的奴隶的呢?
②
二 金钱的囚徒
流浪汉费朗德和谢尔顿之间的人际交往至始至终贯穿于小说全篇。费朗德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外国青年。在小说的开篇《社会》一节中,费朗德和谢尔顿相识于一个三等车厢。费朗德给谢尔顿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在谢尔顿看来,他的脸上显现的是“普通人脸上所没有的一种机警的气质,一种坚韧的毅力和一种嘲讽的神情”(p.7)。这个表面上看似玩世不恭的家伙,实际上对社会却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在费朗德看来,上层社会人士的快乐都是建立在“他们所花的金钱”(p.71)之上的。他之所以痛恨资产阶级,是因为他认为,“那些有钱人,要是他们不把一文不名的穷光蛋骂成无赖或是蠢货,他们的钱财就保不住了”(p.8)。这些话在某种程度上刺痛了谢尔顿。然而,或许正是因为
① H.V.Marrot, 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Galsworthy, London:Heinemann, 1935, p.158. ② 约翰·高尔斯华绥:《岛国的法利赛人》,余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文中所有该小说的引文均出自该书,正文中只标页码不再另注。
1
费朗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愤愤不平和鄙夷,谢尔顿才觉得很有必要结交这位颇有思想见地的朋友。但是,在与费朗德的不断交往中,谢尔顿又为什么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痛苦境地呢?
三 美貌的牺牲品
谢尔顿的未婚妻安东尼亚具有双重人格特征。她外表青春活力,但性格却孤僻自傲。以散文家亨利·赫德逊眼光来看,举国上下,“像安东尼亚这么漂亮的人还真没有几个。”然而,由于安东尼亚始终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她的内心世界也就很难向谢尔顿真正地敞开,更别说彼此在思想上达成某种理解与共识,这使得谢尔顿的内心像虫噬一般地焦灼难耐。既然他们之间的相处让谢尔顿的内心痛苦,那么谢尔顿为何还要心甘情愿陷入到这种痛苦中去?如果说爱情的力量像巨大的磁场,牢牢地把谢尔顿束缚住了,那么谢尔顿陷入爱河的真正根源或许还在于他难以抵挡安东尼亚青春美貌的诱惑。从后现代批评家让·鲍德里亚的观点来看,安东尼亚的美貌在这种社会语境之中具有某种符号价值。“符号价值”是鲍德里亚在马克思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在鲍德里亚看来,符号价值既是财富的标志,又是权力的象征。在小说中,从某种程度来说,安东尼亚正是通过出卖自己的美貌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富贵生活。那么,安东尼亚在追逐财富和特权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将自我物化了呢?
①
四 结语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精神状况常常意味着“本质的人性降格为通常的人性,降格为作为功能化的肉体存在的生命力,降格为凡庸琐屑的享乐。”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与物的物化,人与人的物化和人的自我物化三个层次之间的发展逻辑。首先,以安东尼亚的母亲丹南特夫人为典型代表的“高尚体统”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活着的真正涵义,而只顾贪图安逸和享乐,以至最终沦为商品的奴隶。其次,以流浪汉费朗德为首的愤世嫉俗的人的物化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冷漠和虚伪。而更让人叹惜的是,以美丽动人却情感冷漠的安东尼亚为典型代表的人却把自己当成了商品来出售,以此来获得她所渴求的财富和权力。这种自我物化使她脱离了自己内心的精神所需,最终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从某种角度来看,这部文学作品的独特思想史价值就在于它鲜活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物化的某些早期倾向。
① H.V.Marrot, 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Galsworthy, London:Heinemann, 1935, p.161.
②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1 页。
2
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edc30a5727a5e9856a6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