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唐代温庭筠诗作

2022-11-30 18: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芙蓉 唐代温庭筠诗作》,欢迎阅读!
诗作,唐代,芙蓉,温庭筠
芙蓉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一、词句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刺茎:带刺的茎。澹荡:荡漾。 3)吴歌:吴声歌曲中多有咏唱荷花之作。

4)湘庙:即湘妃庙。湘妃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均嫁给舜。后舜南巡时死于路上,二女闻讯痛哭前往,眼泪洒在竹子上形成无数斑点,后世斑竹因此而得名。二女痛哭过后投身与湘江,自溺而死。后人为纪念她们而立庙。

5)浓艳:指荷花。

6)美人:喻指荷花。清镜:指澄静的荷塘水。 7南楼:为思念故人未归之典。典出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云:“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即十五日)夕。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来)。”未归客:作者自称。

8)练塘:地名,即练湖,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二、创作背景

诗人咏物,表现为对物的审美观照,乃是心灵与物象沟通的产物。因而咏物之作既要曲尽物象妙处,又不可拘泥于物象,即


所谓“不即不离”。这里关键在于捕捉物我感通的契合点。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在襄阳任巡官,不久失意东归。途时,病交侵,修愁殊甚,面对那浓艳而又凄冷的晚秋池诗人似乎从对象中看到了自己,遂发为吟咏。

三、作品鉴赏

一、二句点题,因物赋形,写出芙蓉自然状态。“澹荡碧”,从水波动态中写出水色,复从水的映照中写出芙蓉之色:“参差红”,诗人起笔就抓住了物我感通的契合点:冷艳。依着这感情指向,三、四句从物象跳开,驰骋想象,着力渲染空冷的气氛。“吴歌”即吴地民歌,被采入乐府,称吴声歌曲,其中有《采莲曲》之目,生动活泼。“湘庙”,相传娥皇、女英从舜投湘水死后,人们在湘江畔立庙祭祀。湘江一带多芙蓉,晚唐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中即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作者身居荆楚,触物联想,以“吴歌”“湘庙”,构成凄艳空冷的境界,以与自己的心绪相对应。这里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空灵婉曲,意蕴丰富。五、六句宕回芙蓉,但与前两句写芙蓉的自然形态不同,以作者的自我感觉渲染对象的冷艳。“浓艳”回照次句的红”,写艳丽的芙蓉笼罩在被香气熏染的晚露里,这不分明也是浓妆艳抹的佳人之写照吗?所以下句依势将暗喻明朗化,“美人清镜中”,用美人临镜比芙蓉照水。前句语出柳宗元《咏芙蓉诗》“薄彩寒露里”,作者易为“浓艳香露里”,却不只在酷好侧艳,而是使“浓艳”与“空冷”两种境界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感觉。

温庭筠才华艳发,尤擅文辞。经常当筵属对,语惊四座,有“温八叉”之誉。但屡试不中,更以生性疏放,受尽白眼,而今又贫病交逼,身世遭际历历心头,“浓艳香露”“美人清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c66ecc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