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闺思(张仲素)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阅读!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答案】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译文
袅袅城边的垂柳, 青青路旁的柔桑。 提篮忘了把桑采, 凝思昨夜梦渔阳。 赏析: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
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2]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许会使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让其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994a2d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