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物介绍----王国维

2022-09-29 12:0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人物介绍----王国维》,欢迎阅读!
王国维,家乡,人物,介绍
国学大师——王国维 首先非常荣幸,身为一个海宁人,生长在一个极其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孕育了伟大诗人徐志摩,穆旦,还有我今天要介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 一一一一、王国维生平简介王国维生平简介王国维生平简介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少年失意少年失意少年失意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结识罗振玉结识罗振玉结识罗振玉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人生转折人生转折人生转折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巨子陨落巨子陨落巨子陨落巨子陨落 1927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经此世变经此世变经此世变,义无再义无再义无再义无再辱辱辱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六角,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时的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 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呜呼,一代学者,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都认为不值得。 二二二二、、王国维性格特点王国维性格特点王国维性格特点王国维性格特点: (一一一一)最具独立个性最具独立个性最具独立个性最具独立个性、、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思想自由 王国维是最具独立个性、思想自由而且最有创意的知识分子。 他始终清高、倔强,跟社会现实保持距离,避免使情绪受到干扰,实际上他并不参与具体的政治行动。他是需要高度隐私的人,如果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充分时间,会感到枯竭、焦虑,因为他用这种方式来反思并体验在日常事物中难以感觉到的安定情绪。他不喜欢预定的例行公事。 王国维毕生笃志


于追求学术独立。1905年王国维就提出,“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 从1917年起的六年中,王国维曾受聘北大,后来又辞去北大教职。1922年他同意担任北京大学国学门的通信导师(研究教授),却又于两年后挂冠而去。个中原因,显然是坚守学术独立,有意识地疏远政治对于“个人的学术思想自由”,王国维力行不辍。 1924年王国维在给好友蒋汝藻的信中表露:“弟以绝无党派之人,与此事则可不愿有所濡染,故一切置诸不问„„观北大与研究系均有包揽之意,亦互相恶,弟不欲与任何方面有所接近。” ((二二二二))自尊心极强自尊心极强自尊心极强自尊心极强,,不愿受辱不愿受辱不愿受辱不愿受辱 王国维的自尊心极强,不愿受侮辱。他最看重个性的尊严,奉行“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 他给罗振玉的信中说:“时局如此,乃西人数百年讲求富强之结果,恐我辈之言将验。若世界人民将来尚有孑遗,则非采用东方之道德及政治可也。”他对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十分珍惜,恪守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和礼义廉耻的儒家观念。 19276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之前,(农历五月初二日)对来访的门生姜亮夫说:“亮夫!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就是表明心志:士可杀不可辱! (三三三三)最大的兴趣最大的兴趣最大的兴趣最大的兴趣————————求知欲求知欲求知欲求知欲

王国维毕生最大的兴趣、爱好、欲望,就是求知欲、做学问。钻研知识、寻求真理,就是他的生命。对于王国维说来,读书、思考、搜集资料探求历史真相的精神生活非常重要。 充满对传统文化、经典和史料的热爱,他是孜孜不倦的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研究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尽管他与溥仪小朝廷有着联系,但他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仍是用在学术研究上,并没有因这一身份羁绊了自己的研究兴致。他重视客观的学问、观察、考证更胜于直接的参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他一生做学问、追求完美的亲身体味。 胡适1922年夏天在日记中写道:“现今中国学术界真是凋敝零落了。旧式学者只剩王国维、罗振玉、叶德辉、章炳麟(太炎)四人;其次则半新半旧的过渡学者,也只有梁启超和我们几个。内中章炳麟在学术上已半僵了,罗与叶没有条理系统,只有王国维最有希望。”《胡适日记》1922828日。胡适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王国维在国学事业中的领军地位。 (四)性格忧郁,感情丰富、细腻、敏感 王国维体质羸弱、性格忧郁,而感情丰富、细腻、敏感。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他的情感倾向更明显;另一方面,他接受了西方哲学中强调理性、注重逻辑分析的理性精神。情理兼具,他在解释“性”“理”“命”等哲学范畴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王国维的一生是困惑和痛苦的一生,也是寻求解脱的一生。据蒋息岑先生回忆,1904年左右在苏州江苏师范学堂任教的王国维,“讲授修身、伦理,出入于封建名教纲常之领域”。王国维饱受传统文化熏陶,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但传统的名教纲常意识一直留存着。 他述说:“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诗歌乎?哲学乎?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这种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使他感到迷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发表前一年,曾自叙:“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 王国维对自己崇信的西方学说(包括康德、叔本华哲学都有过质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怀疑精神陷入不可解的一团矛盾之中。 梁启超认为:王国维是“情感最丰富而情操最严正之人”,是“充不屑不洁之量,不愿与虚伪恶浊之流同立于此世”。梁启超:《国学论丛》罗振玉对于王国维最初的印象是:“平生与人交,缄默不露圭角,自恃顾甚高,„„抑郁不自聊。”罗振玉:《王忠玉悫公传》 (五)自奉淡泊,恩泽学子 王国维性格淡泊,不喜欢与人交游,在清华除了讲书授课以外一般不到学生住的地方去跟学生交流,从来都是上完课就走,回到自己的西院住所,钻进自己的书


研究学术。但是如果有学生登门拜访或致函,不管是求教或是辩论,他从来都是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当时的东南大学的学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

里的。在他看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不应该有门户之见,所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门下弟子,即使自己治学很忙,他都有问必答。在他执教清华的两年中不知道有多少清华学子领受了他的恩泽。 王国维不喜交游,看似性格孤峭冷僻,其实他也是很喜欢同朋友、熟人们谈天的,对学生也隐含热情,对国内外时事消息和政治动向也是关心的,但并不积极参与。 1926123日是王国维50岁生日,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研究生们来导师王家拜寿。7天后,王国维在工字厅设宴招待弟子们,席间还展示了他所藏历代石经拓本。弟子们竞相发问,他辩答如流,欣悦异常。大家看到了他冷峻之中含有热情的一面。 后来姜亮夫谈起:“谓清华研究生何士骥劝其剪辫,马叔平劝其避天津,时北伐军已至济南,梁任公于研究生集会时,邀其同往津,因此刺激,遂萌短见。亮夫尝见其有马克思《资本论》德文原本,细加批点,死前不知丢向何处,以后遍觅不得。又尝乙去文集及《人间词》中有新思想各作。陈寅恪谓其死由理想与感情之矛盾。康德、尼采、普希金,皆由彼首次介绍入中土,而晚年受刺激,乃甘为落伍者而不悔,当时无朋友扶持,亦其一因。”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 用因素分析法,对于王国维16种个性根源特质的测试结果: 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求新性(+)独立性(-)自律性(+)紧迫性(+) 国维不善交际,平时缄默、孤独、冷漠;他富有才识,但大智若愚、反应迟钝;他态度温和、沉静,但情绪不太稳定、易波动;他内心倔强好胜,但外表温情、谦逊、随和、顺从;他态度不活泼,严肃、审慎;他自觉、负责任、严守道德;他胆小、不敢冒险,遇事退缩、犹豫、畏却;他敏感,富于幻想,重感情;他能够自我克制;多疑、警觉、不轻信;他现实、脚踏实地、合乎常规;不老练、不精明而朴实天真;他有时陷入不安、烦恼、抑郁、焦虑;他思想自由、求新、爱批评探索而又传统、守旧;他思想自立,但不能当机立断,也不随大流;他严于待己,受约束、不任性、不松懈、拘泥小节;他遇事常有紧迫感、困扰、紧张,难以镇定、放松自如。 三三三三、总结总结总结总结 生活是现实的,必须有世俗心,不可过于空寂。现实是不完美的,不可过于强求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4c6332b90d6c85ec3ac6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