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阅读》,欢迎阅读!
课后延伸案
怀古诗鉴赏的一点三线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那样,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
个接点,三条线索。
一个接点:找对接点。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正是有了这个连接点、相似点,作者与古人,今事与古事才有机地对接起来,进而生发出作者的很多感慨。如陈子昂的《登幽
州台歌》,“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再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一大老爷们,追念什么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
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所以,在怀古诗中,无视典故的鉴赏只能是隔靴搔痒,而找不到对接点的鉴赏等同
于盲人摸象。
三条线索: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那就是怀人伤己,怀古伤 今,理性反思。
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
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 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始终刺激着苏轼的神经,它连接着同有匡济天下之心的他和周郎,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强虏灰飞烟灭”,而自己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已过不惑却“心
在天山”,身老黄州。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
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很多人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
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第二种是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诗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其实是借贾谊的遭遇来写自己的 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 移,世事沧桑之感。如李白的《越中揽古》诗: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如花的春殿而今只有鹧鸪在孤独地飞,给人的警醒不
难明白。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 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
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一反
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在怀古诗中,咏史怀古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在鉴赏时,只要我们能紧扣住诗中“古”“史”
的典故,抓住一个对接点和三条情感线索,就不难解读怀古诗的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0635e23186bceb19e8bb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