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欢迎阅读!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目前学界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信什么和做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对知识与技能的崇拜将逐渐转向对“核心素养”的关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部2018年1月5日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中学生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已涉及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对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引导孩子用批判性思维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学校需要厘清目标。批判性思维是培育学生的开放理性精神,所以在中小学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以理智的品德为主、技能为辅,注重培育学生基本习性(理智美德)和辨析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秉持谨慎、谦虚的态度,愿意学习、勤于思考的品质以及文明讨论的习惯;讲道理、作判断要有理由,有全面收集信息的习惯;意识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并有分解、分辨主次和关系的能力;懂得清晰、具体、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有判断信息的能力;知道被考察信息是否足够支持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观点;试图辨别自己与他人观点背后的假设、立场和视角;注意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比较它们的根据和优缺点。
培育学生这些开放理性、灵活思考和实证素质: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证和探究性学习。学校教育可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推行批判性思维教育,重点培育学生三种能力:批判性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批判性写作。这也是技能培养的三个目标,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评估和发展是学生要掌握并贯穿始终的技能。
阅读:
因为阅读是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但“背诵式阅读”常常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批判性阅读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知识——批判性阅读要求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通过分析知识的根据、来源和机制完成的。批判性阅读中,分析和评估文本是理解“所以然”的主要活动,学生以此为根据,发展质疑和自主判断等能力。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专门练习如何生产知识、解决问题、合理决策的学习方式。它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始,经过探索和评估各方信息、观念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替代观点或假说,最后在多种论证中选择最佳的结论和方案。探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分析和论证评估为主轴,训
练学生的探究、实证能力。
批判性写作:
批判性写作包括分析性写作和论证性写作。分析性写作就是对他人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后的写作,论证性写作是论证自己的观点、解释和决策的写作,它是探究和实证的结果,包括问题分析、批判性阅读和综合论证。所以,结合探究性学习的批判性写作是最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反映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方法。
其次,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该开设单独的批判性思维通用课程,教师集中讲解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教学法,从而给学生一个导引和工具集合。
以语文学科为例,包含有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大语文”,教师不仅教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兼顾文字和思维、知识和素质、品德和技能、传统和当下、现实和未来、课堂和实践等内容。这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探究性学习和议论文写作课时,课外活动中也要增加阅读和探究性项目学习任务。
文科需要这样改变,理科也可以这样。固然学科特点会导致具体做法不同,但批判性思维探究实证的特性可以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根据批判性思维的探究实证特征可以推导出教学的4个方向:历史性,从历史和背景中理解科学问题和思想;构造性,分析科学观念网络和推理的前提和机制;多面性,理解科学检验和论证的正反构成和意义;想象性,对观念和原理的运用进行多样化假想推理。这也是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从这4个方面出发,可以细化出系列问题用来实施批判性思维教育。比如,对于一个问题,可以考虑它的背景、历史道路、思想框架、隐含前提以及与其他观念的关系等。
当然,在中小学不同阶段,培养学生习性和技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f022c0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