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艺术》,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
艺术
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艺术余蕾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J那种“似 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 美妙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吸取了太 极图之灵韵,用
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观 赏一幅画,那大块的
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 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高处似起农舍炊烟,远处似 听风中林涛观画者在观画,也在创作,是观者和画者在共同制造画作的美。所以画界有论:“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 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留白”是何等重要。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曲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 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制造的空间。由此我 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 是也应当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同学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 制造的空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同学去与文本对话, 与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共性。
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 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同学讲解的非常详细,分析的非常透彻,甚 至编出若
干习题,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硬把作品压榨成流汁灌给 同学。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晰楚、 明明白白、真真实切之露,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雾里看 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 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所以有时辛辛苦苦 整出一个实化的课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价值,一目而了然: 啊,原来不过如此。我站在实实在在的岳阳楼上,总也感受不到 “衔远山,吞长江”的气概,更无“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乐。
我游了桃花源,硬是寻不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加上沿途小贩不停的叫卖声扰耳,一点身居“世外”的感觉都没 有,我直呼上当,宣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并没有弄假。 常言道,风景美如画,无疑画比景美。又言道,画出诗意,自然 说的是诗意比画更有神韵,景随情生,无情则无景,你不走进陶 渊明,自然寻不见世外桃园,这只能自己读作品去品尝,哪能由 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很多想象和制 造的空间。
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 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 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
语文老师不妨学学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同学再制 造的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96e5d0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