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静夜思中“床”的意思》,欢迎阅读!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
看到“床”前面洒满了月光,我还以为是地上的白霜。 我抬头看见了明月,低头思念起家乡。
在网上,我看到了关于诗中“床”的本义的争辩,粘贴过来看了一下: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我的观点:
根据诗的内容,作者首先看到“床”前的月光,又抬头看月亮,最后想起故乡。
首先,作者不在室内,“床”的解释不能是窗的通假字,也不应当是床的本义。原因有二:
一是“疑是地上霜”。《静夜思》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扬州的某个旅舍。当时9月份的扬州能否生霜暂且不论,但是在北方,则很有生霜的可能。因此,在当时的月份、季节,李白怀疑地上生霜是有道理的。但是,室内的地上怎么可能生霜呢?霜的产生条件是水与短时间大幅度降温,室内不能达到这种条件。李白不可能将室内地上的月光怀疑为霜,不然,不仅诗的逻辑将出现问题,而且大大影响了一代诗仙的格调。对于格调,我的理解是:李白不会为了诗的创作把月光怀疑为霜;而是李白浪漫从心出,自然将月光怀疑为霜,只是在诗中记录了那一时的错觉——这才是诗仙的浪漫。所以只能是照在室外某处平时潮湿或者易有水汽的地上的月光,李白怀疑生了霜。因此“床”不是室内的卧具,也不是窗户。如果非说是室外的窗户,那么从通假字的角度上也说不过去。李白有“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等诗句,其他的诗尚且未用通假字,此诗何称有通假字?况且两字能否成为通假字还有待考证。床与窗是通假字的例子,恐怕也是没有的。因此将床通假为窗是不负责的说法。
二是“举头望明月”。 从字面的意思,作者抬头看见了月亮,说明看到月亮很容易,
作者很清楚月亮的位置。如果李白身处室内,他不能做到这一点。作者通过窗户望见月亮的说法也是很勉强的。原因一是古代的纸窗晚上应当关闭;二是作者到外面望月比通过窗户望月的可能性更大;三是通过窗户举头望月要与窗户距离很近,则视线很有可能被屋檐遮挡。总之,通过窗户望月是不轻松的,不会“举头”就能“望明月”。所以根据“举头望明月”这一轻松简单的动作,可以想象作者应当处于室外的环境。 再者, 马未都先生的床应当为胡床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值得推敲。根据历史的记载,胡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使用范围。而且尤其是胡床作为古人旅行用品、家居生活的使用非常普遍。李白在写作《静夜思》时,身边有一把胡床是极有可能的。然而,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在历史典籍中,记载胡床所使用的词汇基本上就是胡床而不是床,如果李白不做注解,那么“床”字会被人们理解为卧具等其他意思;二是李白在夜中看到了地上的月光,却为什么强调胡床前面的月光呢?为什么不是“阶前明月光”、“花前明月光”?三是马未都老师毕生精于收藏,对于古代人们所使用的器物有高深的研究资历,所以将自己研究过的事物放置在古诗中,无人查证其可能却也似乎有些道理,不免为猜测之词。总的看来,将床解释为胡床,没有真凭实据可言,只是存在可能性而已。
最后,将床解释为井栏、井台应当是最接近真相的。根据网上的资料,最早以井栏称床者见于《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载梁简文帝《双桐生空井》:“还看稚子照,银床系辘轳。”《佩文韵府》卷22中《七阳》引深简文帝《艳歌曲》“裁衣魏后尺,汲水淮南床”。这三处中的“床”都指井栏。“银床”最初是指银子做成的井栏,后来作为一种美称把石井栏也叫银床,如“唐人谓井栏为银床”,(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6册,参见《名义考》卷12)。这些都说明典籍中有床为井栏之意的记载。另外,根据常识,井的周围是潮湿、易有水的,因而具备在九月份生霜的条件,呼应了“疑是地上霜”。不仅如此,井栏是古代诗歌里家园的象征——李白因看到井栏边上的月光误以为是霜,昂首看见月亮但心中思念起家乡——让诗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环环相扣的整体。
综上所述,诗中床的意思应为井栏。 《静夜思》是一首月夜思乡诗。从整体上讲,床前月光--举头望月--低头思乡,诗中的“床”不应当出现的毫无理由,不应当为事实的描写(例如看见床前、窗前、胡床前的月光)。否则,将与诗的情感背景失去联系。月光在黑夜中洒遍院落,诗人偏偏要写“床”前的月光。因为诗人思乡,他看到的只能是井旁的月光;诗人正在背井离乡,正在孤独一人身处寒秋仰望明月。退一步讲,李白也许没有看到井旁的月光,他的身边也许根本没有井,他只是看到了月光而已。那么他为了写一首思乡诗,为了从月光入手而后举头望月,他应当写哪里的月光呢?显然应该是井旁的月光。只有井才与家乡有关联。试想,如果李白写“桌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还会不会流传至今?桌前,和胡床前、窗前、本义的床前,是一样的道理;不写井栏前的月光,李白就炸了,game over。
我在阅读了这些争论之后,就想到了床的本义。这些学者什么的是怎么搞得,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我tm也是醉了。 不服来辩。
ps. 好好一片论文最后写成这样,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古青月 2016.1.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6d2923aeaad1f347933f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