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类节目》,欢迎阅读!
热点预测| 传统文化类节目:以吟咏之名,传唱千年诗词之美
Hi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充满希望的周一又来啦!今天的lulu也是写了原创的“勤奋lu”呢!
最近又有一个“央视教做人”系列的综艺刷爆了朋友圈——《经典咏流传》,简单来说,就是将古代的诗词重新谱曲,以吟唱的方式呈献给观众。
国学文化和重现经典一直是高考的重点,那我们就来近一步了解一下这档清流综艺,和它背后的考点吧~
《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的定位非常有意思——"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也就是把古诗词唱出来。
其实中国古代的许多诗词大多都是可以吟唱的,只不过在岁月长河中,大部分曲谱已经失传了,只剩文字流传下来。
但是近代也有不少歌唱名家重新为古诗词谱曲。比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再比如李健在“我是歌手”舞台上唱过的《在水一方》和与幻境童声合作演唱的《苏幕遮·碧云天》(偷偷为我健哥打call ฅ>ω<ฅ)
苏幕遮·碧云天幻境工场童声合唱团;李健 - 苏幕遮·碧云天
这首歌超级好听,强烈推荐!
而《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搭配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恰好与古人“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志趣相符。 央视这档节目的制作,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从舞美到道具,再到嘉宾,无一不是精益求精。
比如歌唱家龚琳娜在演唱《离骚》时,使用了曾侯乙编钟伴奏,而这套贵重的编钟,便是从出土地湖北博物馆借来的真品。 古老的编钟声伴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古老音韵在舞台上缓缓流淌,如层层涟漪涤荡在心,仿佛屈原满腹愁绪独自徘徊的江边就在眼前。
歌手曹轩宾演唱的《别君叹》(《送元二使安西》),一曲道尽流传千年的盛唐离思愁绪。编曲中特地加入了陕西的方言,节目组还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来演奏,演奏的乐器是被称为国家一级出土文物的南宋古琴“锦江涛”。
伴着一首原汁原味的关中腔与曲,越过茫茫历史风尘,仍是记忆中的甘醴仅醉知己,好琴只赠知音。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啊,尽付一杯浊酒,一眼凝眸。
除了邀请一些知名歌唱家、演奏家来呈现古典诗词、尽显中国文人风骨之外,节目组同样与时俱进,顾及到当下青少年的心思,请到了一些人气与实力俱备的新生代歌手,例如王俊凯、毛不易等。
古老的诗词从年轻的嘴里缓缓吟出,竟隐隐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抽离之美。
毛不易和廖俊涛两人演绎李白的《月下独酌》,一尊薄酒,本只能孤独与影子相酌。但二人的演奏,却似高山流水的伯牙子期,
充满逢遇知己的感激。谱曲和意境可以说都非常美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单曲循环。
月下独酌毛不易;廖俊涛 - 经典咏流传 第4期
除了歌唱家和新生代歌手外,节目组“邀请素人”的设定,更是直戳心灵,让人感动不已。 第一期中,远在大山深处支教的梁俊带着山村里的孩子们演唱了一首诗人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梁俊;梁越群 - 经典咏流传 第1期
一首孤独了三千年的小诗《苔》,带我们走进大山深处的生活。那里没有网络,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只有满是湿气霉菌的被子,有跳蚤,还有一个个眼里充满稚嫩、恐惧的孩子。
梁俊坚持在那里一复一日地支教,他说,“孩子们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他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
但愿在未来溪流汇成海,梦连成山脉,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真如诗中所言,小小的苔也可以开出自己的牡丹。
不同于以往央视节目大肆渲染故事主人公苦难的套路,《经典咏流传》并不想以泪水绑架观众,而是另辟蹊径,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撷取一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诗词的音韵之美传递给大众,带领观众们穿过苍茫岁月,触碰千年前古人们吟诗时的悲欢哀乐。于是看似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不再遥遥盛放在彼处,而是变得有血有肉,垂手可及。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大概就是这样的体悟了吧。
思想家钱穆说,“我不必要想自己成为一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便足矣。” 我想这档节目最大的意义,大抵就在此。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人民网对这档节目的官方时评吧!
作百般新曲,唱千年词章
作者:李泓冰
春节期间,一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一提诗词吟唱,我们容易想起白须长袍的宿儒,用抑扬顿挫的古调吟咏古诗,雅则雅矣,却让习惯快餐文化的今人敬而远之。而这档《经典咏流传》,不但把古诗词唱出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磅礴的现代风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这一大型文化节目,古诗词联翩而来,喷珠溅玉;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活迭出,回清倒影,让观者听者心魂俱醉。难怪开播次日就拿下豆瓣9.4的高分。弹幕上,年轻人纷纷点赞,“听了想哭”“这气势,能把李白唱活过来”……
李白的《将进酒》,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
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燃烧在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与尔同销万古愁”。
而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平凡的、哪怕被太阳照拂不到的微弱生命,也有怒放的能量,给了观者最深的感动。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
这让我们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 《三字经》《木兰诗》《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从此,我们与中国节,我们与至亲,我们随身相携的重重叠叠情感包袱里,会更多珍藏并分享着这些被李白、秦观、曹雪芹们口角噙香涵泳过,古人今人一起吟诵过的中国气派、中国瑰宝。
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缠绵相依。《诗经》的雅乐,《楚辞》的民歌元素,汉乐府丰富的音乐性,唐诗的平仄节奏,宋词、元曲的丝丝入乐,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当网络罩住全球,当AI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仿佛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哀叹或可稍缓,先人远香,而今仍酣。
国学的意义,在于“传承的价值观”“文化基因”以及“独特标识”。忘记了唐诗宋词,孔子屈原,昆曲京剧,湮没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无用”的东西,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瓜瓞绵绵?我们的孩子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
《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如果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曾辗转于屈原李白李清照唇齿之间的文化清香,或也会慢慢卷土重来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421b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