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中的新青年叙事

2022-08-07 19:40: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文学史中的新青年叙事》,欢迎阅读!
新青年,当代文学,叙事,史中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文学史中的新青年叙事

作者:严璐璐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

要:陈平原教授在《思想史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中提及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五四运动或新文化历史的叙述,各家之间差异最小的,是关于《新青年》的部分,陈教授认为这是由于新青年同人的自我建构已经十分完整,不容随便扭曲。受到这种思路的启发,本文从近几十年出版的文学史代表著作入手,考察在整个文学空间乃至政治空间的变迁中,《新青年》叙事如何进行微妙的调整。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新青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91-01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史的编纂不再是个人的、无组织的活动,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必修课之一,其教程、参考书目要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其意义自然区别于二三十年代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史纲要》之类教案、讲稿,体现着正史的面貌和特征。以王瑶的1951年《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代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新文学史,其历史记忆势必要被规约和定制,呈现与当下的文学叙事一脉相承的合理的叙述。因此,《史稿》对新文学面貌的描绘实际上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构建,而这种叙述则加入了五四神话的图景当中。《史稿》肯定了中国的新文学是从五四发端的,这也就肯定了《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历史绩,但与此前的新青年叙事不同,《史稿》明显地运用了阶级分析的思路,并将矛头就指向了胡适,批评胡适的不够有战斗精神,改良的形式主义、五四运动的右翼分子。相反,鲁迅则登上神坛,得到了在以往个人书写的文学史中从未出现的独尊待遇,尤其是随感录上的杂感,被赞为战斗的锋芒。截止1956年的三部半文学史,以及包括56年之后《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都沿用了阶级分析、政治标准的思路,直到大跃进文革期间,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集体著作,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左右文学研究,彼时胡适、陈独秀的名字已经不复存在,新青年以及文学革命叙事已经彻底被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五四运动所覆盖。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后的19796月,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卷问世,彼时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已经在神州铺开,文学史编纂才得以恢复运转,而我们在唐弢本中也发现隐蔽的新青年叙事再次被接续。尽管唐弢本仍然延续了阶级分析的方法来阐述新文学的复杂成分,但对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主张并没有统统打倒,而是采用了一体两面的分析方式。对于陈独秀的处理中,唐本能够把他作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起正而作用历史人物来处理;但同时也很注意对其局限性的分析。唐本第一次将《新青年》明确地被构造成一座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堡垒,投枪手既有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又包括无产阶级战士李大钊和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对于《新青年》刊物的一系列变动,唐本也将其置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中,为新青年神话增添合理的解释。比如唐本开篇从五四运动谈起,继而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1dc90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