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欢迎阅读!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特点:整体性、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发展性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项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 哈罗德·拉斯韦尔;一句话 “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从而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并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三个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娱乐功能。
库尔特·勒温: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3、卡尔·霍夫兰:实验方法的引进。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提出“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论”“多级传播论”5、沃尔特·李普曼:拟态环境
传播学的完善者:威尔伯·施拉姆为传播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威尔伯·施拉姆贡献:(1)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污染的表现:1、有害性和有毒性信息2、虚假性和伪劣性信息3、重复性和图像性信息
口语是人类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人类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语言、口语
媒介理论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广义:双方之间产生的关系;狭义: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媒介的分类:1、书写媒介 2、印刷媒介 3、广播媒介 4、影视媒介 5、网络媒介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1、物体 2、符号 3、信息 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
性、扩张性。
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了传播学,这是其最大功绩。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概论》等。(3)大力推进传播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育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理解:传播是人类活动,是信息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传播的分类:(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五分法)
传播的革命: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
传播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传播者的特点:代表性、自主性、专业性、集体性、复杂性。 传播者的权利:分为一般性权利和专业性权利,一般性权利是言论自由权、出版权、著作权、通信(讯)自由权等;专业性权利是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护权。 传播者的责任:契约性责任、社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国际性责任。
传播者的赢效因素:1、权威性 2、可信性 3、接近性 4、熟知性 5、悦目性
守门人角色:接受者、守门者、传播者特征:1、隐形性 2、依附性 3、追加性 4、完善性
守门人的功能和责任功能:1、检查功能 2、加工功能 3、评价功能 4、导向功能 5、桥梁功能;责任:1、确定“编导”方针 2、确保“产品”质量 3、加强整体协调 4、发展和培养传播人才 信息学是研究信息及其运动、传播规律的科学。信息是不能脱离物质尤其不能离开媒介二独立存在的。讯息是指由一系列有序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组成的表达特定信息的符号系统。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载送信息的代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1、符号的功能:指代功能、表义功能、自律功能、显示功能、认识功能、交流功能
媒介组织是指专门的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
单位或机构。
传播效果的构成因素:1、知识2、智能3、价值4、态度5、行为 通常,前三种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有着十分严格地要求;后两种则要求信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劝服性和感染力。 传播效果的特征:1、内隐性2、累积性3、恒昌兴4、层次性5、
两面性
受众就是接受信息的人。 受众的权利:1、选择权2、知情权3、表达权4、反论权5、监督权 受众的选择机制: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意见领袖又译舆论领袖是指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目中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
2、非语言符号的功能:a、补充的功能 b、替代的功能 c、
强调的功能 d、否定的功能e、重复的功能 f、调节的功能
3、非语言符号:伴声符、体态语、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文化信息)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1、物体 2、符号 3、信息 传播媒介的类型1、书写媒介 2、印刷媒介 3、广播媒介 4、影视媒介 5、网络媒介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抽象性、感知性、传递性、存储性、共享性。
大众媒介的信息特征:新闻性、愉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也是人们对当代社会大量出现并加速增长的各种信息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描述。信息爆炸的表现: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急剧攀升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信息爆炸的后果:1、信息泛滥2、信息超载3、信息浪费4、信息疾病
信息匮乏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的表现:1、真实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 ;信息匮乏的原因:1、人的惰性2、市场取向3、传授失衡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 信息
如何正确的对待意见领袖?1、正确认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2、建立亲近的情感关系3、信息公开,引导参与4、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5、发挥舆论权威的作用
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媒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它的培育与形成,是没接与社会在过去长时期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媒介环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和影响媒介员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传播效果形成的制约因素:1、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守门人、受传者因素(意见领袖、中介者、规范群体、个性受众)2、讯息与技巧因素:一方面提示与两方面提示、明示结论与暗示结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恐惧
诉求—警钟效果3、媒介因素:不同媒介有不同的效果4、环境因素
传播的技巧:组织技巧、论证技巧、鼓动、抗御;批评法技巧:实事求是、与人为善、要适时适量(批评法—指名与匿名);赞扬法的技巧:赞扬要真心诚意、赞扬要明确具体(你真棒)、赞扬要符合实际(赞扬法—精神与物质)
受众研究的理论:1、个人差异论2、社会类型论3、社会关系论4、满足要求论5、社会参与论网络传播对守门人的地位有影响吗?为什么?
网络传播可能会使守门人的地位弱化。因为在网络传播中,原来分散各处的各种传播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图书馆等将聚合成一种松散的超级信息传播系统,信息资源的全球联通性将信息用户有可能直接面对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守门人原有的信息资源接近优势被大削落;信息空间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信息呈多向、发散式传播,信息用户有可能绕开守门人设置的障碍而自由地获取信息;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特点、意味着信息用户不仅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积极地发布信息和意见,传播者与接收者有可能成为平等的信息资源共享者,原来存在的左右信息和舆论的特权力量受到削落;由于网络传播技术使用便利和经济上廉价的有点,将打破传统媒介那种进入媒介的技术障碍和经济障碍。这些都使得守门人原有的特权地位得以削落。
媒介理论述评:1、伊尼斯的媒介偏倚论2、麦克鲁汉的媒介决定论3、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4、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5、媒介恐慌论或媒介失控论 麦克鲁汉的媒介决定论(媒介决定论):
媒介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1、媒介即讯息,是指由传播技术的任何发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3、媒介之冷性与热性。4、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传统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A、印刷媒介的特点(1)它借助于机器设备可以迅速大量的印刷生产,如报纸可以每日一期,每期少者4版或8版,多者200多版甚至500版(2)它容纳的信息多、内容广。(3)读者可以自由地决定阅读的实践、地点、速度和方式。(4)它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5)它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和要求,报纸、杂志、书籍也在日益向“小众化”的方向发展。(6)印刷媒介的威望较高,专业性较强。其缺点是文化程度较低、识别少的人和文盲无法充分使用和分享其中的信息。 B、报纸:(1)传播的特点:视觉媒介;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时效性差,感染力较弱(2)传播手段:版面、文字与图片。(3)生产过程:采写、编辑、排印、发行。
C、广播(1)传播特点:听觉媒介:时效性强、影响面广、保存性弱、选择性弱、感染力较强。(2)传播手段:
声音语言、音乐、音响(3)生产过程:采录、编辑、播音、制作、编版、播出。
D、影视(1)传播特点:视觉综合媒介: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时效性强,影响面广,保存性弱,选择性弱,感染力强。(2)传播手段:画面与声音。(3)生产过程:采录、剪辑、播音、配音、合成、编排、播出。
传播者的评估原则:1、目的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5、科学性原则6、引导性原则 5W学说
魔弹效果论:伯罗又称“皮下注射模式”,德费勒称之为“机械的刺激—反映论”和“恐惧遗传”。它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能够左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观点。
伊莱休·卡茨的传播效果研究历程的描述三个阶段和三种理论:昙花一现阶段、苦闷焦虑阶段、凤凰涅槃阶段和“媒介万能”“效果有限”“效果相当强”。
赛弗林和坦卡德对效果研究轨迹作了四点理论:“魔弹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微弱效果论:霍普·克拉珀称之为“最低效果法则”, 赛弗林和坦卡德称之为“有限效果论” 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答: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信息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受众的态度、行为、情感等方面产生传播者所期望的那种变化。那么,撇开传播中的其他因素不论,传播者本身应具有怎样的因素才能产生传播效果呢?我们认为,传播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等特质因素。常,传播者愈有权威性,其传播的影响力就愈大,受众就愈信从。传播者的权威性一般体现
1、 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通在四个方面:
首先,它表现在权力和地位上。传播者的权力愈大、地位愈高,受众就愈容境和命运,进而左右其态度和行为;二是通过权力控制信息性质和流量、流向,左右受传者易接受其影响。第三,它表现在专业特长上。如果传播者在受众的心目中是有关问题的专家,那么,在特定问题上,这位传播者就会比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更容易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最后,它反映在能力和才华上。能力和才华是传播者素养和智能的显现,它熠熠生辉,具有诱人的魅力。
2、可信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承认和信赖的一系列特质。诚实是增强可信性的首要因素。
信誉作为传播者在受众心目中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良好感觉,也可以增强可信性和传播效果。《狼来了》故事中的孩子,“烽火戏诸侯”中的国王,由于缺乏传播信誉,结果传播真实的信息也被人们当作虚假信息。理性的分析告诉人们,一个缺乏信誉、不值得信任的人,无论他讲得多么精彩,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可疑”的传播者。骨气是传播者十分重要的品德,也是增强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公正无私与可信性亦成正比例关系。
3、接近性是说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愈接近、愈相似,就愈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接近性或相似性会使受众产生一种“同体观”倾向,把传播者看作是“自己人”,从而在传播中也易造成传播者同受众意见是一致
的情境。
日本学者齐藤勇(1987)很直率地写道:“我们都喜欢就近的人。不言而喻,居住在遥远的地球背面的人,我们无法相识,因而也谈不上喜欢。即使居住在同一公寓或住宅区,最初也是对住在附近的人比对住得较远的人亲近。教室的座位之类也是如此,在入学初期,一般是先与座位最近的人成为最好的朋友。”俗话说:“情投意合结良缘”。
4、熟知性;东京大学诧摩武俊(1985)认为,一般来说,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总是接触机会越多,怀有好感的程度就越高。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熟知性。传播者直接与公众接触,更有助于增强熟知性。让你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传向受众,也可扩大知名度,增强熟知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度地增加接触,就一定能带来好感程度的不断增加。
5、悦目性;至少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传播者的悦目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一般认为,传播者容貌漂亮、风度翩翩,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人际传播的影响因素?
答: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际传播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人际传播是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0c8123cfc789eb172dc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