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副对联背后的人生血泪》,欢迎阅读!
一副对联背后的人生血泪
游宇明
我多次去过富厚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大院里有一座地势较高、单独成栋的房子叫思云馆,此建筑为曾国藩回乡时亲自修造。思云馆内的曾氏书房门口挂着一幅木刻的黑底绿字的对联,联云:“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心怀”。对联是曾国藩晚年写的,后一句有点励志味道,谁都看得懂;前一句包孕的意思却未必人人能明白,至少是未必能完整理解。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按字面理解就是:我们做事必须有所敬畏,活得好好时要想到人生可能有万劫不复的时候。一般人都认为它反映了满清政权下的汉官心态。满族当时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却取得了整个中国的统治权,以少凌多,满清统治者对占全国人口比例90%以上的汉人自然有一种出自本能的不信任,清代对建立奇功的汉人“生不封王,死不封侯”,却常常将王侯的封号赐给取得同等功劳的满蒙人,足可看出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的戒心。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曾国藩怎么可能不“战战兢兢”呢?
此种认识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绝不全面。事实上,曾国藩之所以写出这幅对联,更与他一段特殊的经历有关。
老曾40来岁的时候,也曾是个愤怒中年,极想为国家做点事儿,却总是难以克制自己如潮汹涌的情绪。那时咸丰刚刚上台,摆出一副问计天下的姿势,曾国藩最初被咸丰忽悠得屁颠屁颠的,在一年多时
间就曾上了《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书》、《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多道奏疏。然而,曾国藩很快发现,咸丰的所谓“问计天下”不过是一种政治秀而已。曾国藩上的这些奏疏,咸丰只是草草读一遍,就扔进了纸篓。后来曾国藩还了解到,其他大臣所上的改良政治的奏折有几百章,命运同样如此。老曾坐不住了,决定以过来人的身份将年轻的皇帝好好批评一顿。
曾国藩是如何批评皇帝的呢?据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2月版)一书介绍:老曾写了一篇《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奏折,直愣愣地指出皇帝三个缺点:一是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成天将精力放在挑剔大臣礼仪疏漏之类的小毛病,对小节计较得离谱,却对大节毫不在意,比如派往广西镇压太平军的人员就明显安排不当。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鼓励大家进言,大家提了意见,却不当回事,偶尔有几个肯定的,也没有好结果,刚刚亲书手谕表扬倭仁,不一会就驱之于万里之外;刚刚发布肯定苏廷魁的圣旨,不一会又批评他离经叛道。曾国藩觉得皇上求言没有诚意,只是希望获得肯纳谏的虚名。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最初说要听取天下人的意见,现在却老是说“大权朕自持之”,“不容臣下更参末议”。
皇帝是什么地位,曾国藩又是何等身份?读完这个奏折,咸丰跳了起来,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好好“修理”这个湘蛮子一顿,史载:“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只是后来因为祁隽藻、季昌芝等大臣为曾国藩求情;加上广西太平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eac0b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