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欢迎阅读!
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就业理念偏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用人单位需求减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学校要加强体制改革,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服务
一、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定位不准、期望过高、有业不就现象大量存在
通过对毕业生调查表明,对就业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和科研等国有单位占到了80%,只有9%的学生选择了民营及私有企业。对就业工作的地域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只有不到25%的学生选择东北地区,有意愿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不到30%。毕业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准确认识和定位,就业预期比较高,总想做“白领”,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想一岗定终身。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机会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二)用人单位需求量减少,用人“门槛”提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前每年都到普通高校招聘的单位,如今也都取消了招聘的计划,只招收“211”院校毕业生或研究生。以佳木斯大学2008 年12 月7 日举行的“2009 届毕业生冬季供需洽谈会”为例,到会单位113 家,外省单位仅占15%,国有企事业单位仅占35%,与上年相比下降近50%。一些原与佳木斯大学有长期供需关系的单位,也转向招收“211”院校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
(三)传统专业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
传统的师范、经济、医学、艺术、体育专业用人需求逐年减少,每年协议就业率均不足10%,考取研究生率(医学专业除外)微乎其微。三表学生、体育类学生、艺术类学生、专科学生占每年毕业生总数1/2,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小,就业率较低。实践课、实验课、素质课与理论课比偏低,生均占有实验资源、仪器资源、图书资源、场所资源、指导教师资源偏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四)就业指导无法满足毕业生需求
通过调查表明,毕业生认为在就业指导方面学校应该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素质拓展、创业指导、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而大多数
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培训,既不符合国家规定,又影响授课质量。
(五)就业工作责任制还没有全面落实,全员抓就业的意识不强
学校大多明确了“领导统筹、部门协调、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但是,一些学院内部还没有建立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制,没有将就业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没有形成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二、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全员“就业意识”,全面建立三级就业工作责任制
目前形势下,原来学校两级就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必须举全校之力,坚持“任务分解、责任到位、层层落实、包干负责”的原则,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就业管理体制,学院设立就业工作办公室,书记、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重点抓就业,全员落实毕业生就业责任制。要妥善使用就业经费,将大部分经费用于基层就业工作,专款专用,把就业率情况作为学院、教职工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个人岗贴挂钩,对就业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
(二)加强就业观教育,继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一是对学生加强择业观教育,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毕业生下基层的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带头到农村、基层就业;二是邀请在基层取得突出成绩的校友举办建功立业在基层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国家、省市鼓励毕业生下基层政策及项目宣讲会和以“希望在基层”为主题,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三是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及时将适合毕业生的用人信息通报给家长,做通毕业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决策力,促使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四是制定学校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相关措施,对志愿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才的新风尚。
(三)深化就业指导教学,全程、全方位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一是适应新形势需要,深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职业指导课程为载体,使职业指导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有侧重地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二是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推进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争取配备2—3 名专任教师,并送出学习,考取相应资格证书;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全校的就业工作者讲解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专业化的就业工作专兼职队伍。三是继续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推动我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由单纯的择业指导向职业规划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方面发展。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一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服务平台,广泛发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网上招聘活动,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扩建毕业生网上洽谈室,逐步更新、增添机器设备;与所有就业基地单位建立网上链接,方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三是在学院设立专职就业信息员,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发布各类用人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电子档案,采用手机群发、QQ 群发、电子邮箱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应聘技巧、远程面试、指导咨询、职业生涯测评等高效、便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各校长远发展和社会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对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的学科或专业停止招生或限制其招生规模,对市场需求大的学科或专业可以适当增加招生计划。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按照校党委“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本专科生中积极推行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人人在毕业前都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本科生中积极开展“二学位”教育。三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将本科第八学期(专科第六学期)设为实习就业学期。应逐步地把集中的教学实习向有针对性的、相对分散的就业实习、实训过度,给毕业生更多的灵活掌握的时间和空间,也便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签约成功率。四是采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为考研学生提供专门的复习场所,保证学习时间;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住宿相对集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寝室环境;指派专门的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分专业集中辅导;设立考研光荣榜,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激励、促进学生考研。
(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意义,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举办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制订详细创业教育方案,对开展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如何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倡导各院系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通过扶持和引导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四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启动基金,对切实可行的自主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专业技术知识跟踪指导服务,着力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由个人自发状态,向学校积极鼓励、引导状态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ca58d5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