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2015-27-1336大自然的语言

2022-05-22 11: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5课2015-27-1336大自然的语言》,欢迎阅读!
大自然,语言,2015,1336,27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普文的条理 3、揣摩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准确,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科普文的特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读科普文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着科学科学精神。 2、能力分析

年级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尚且不足,因此应该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来加深对此类文体的把握。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4、学生特点

借班上课,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不是十分熟悉,需要作充分的预习,设计了导学案。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性放到第二课时去分析品读。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评论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表示季节。 明确:柳絮飞:暮春时节(洛阳) 梅花发:隆冬时分(三湘即岳州)

衔接语:我们从柳絮飞、梅花发这些自然现象就可以读出季节。这些自然现象,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什么?,称它为“物候”。”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写得一篇有关于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引出体裁——科普文并概括其特点评论

: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关于物候的知识,作者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很形象。

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科普文其实是说明文中的一种。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因此,你们觉得科普类文章主要的阅读对象是谁(面向哪些人群)?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是平民大众,目的是要让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易于接受,因此它必须写得通俗易懂。 这篇科普文除了“通俗易懂”这个特点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事先做了预,请说说。

特点:通俗易懂 条理清晰 语言准确……

活动3【讲授】抓住科普文的特点分析本篇课文评论

衔接语: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用清晰的条理和准确的语言把一门复杂的物候学介绍清楚的呢?


科普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条理清晰,那么什么叫条理清晰呢?就是讲的非常有序又有条理,简言之就是言之有序。在这篇科普文中体现在哪里? 1(整体上)全文体现条理清晰:

大自然的语言(现象)------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从自然现象到物候学概念,再到具体的内涵,最后写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符合我们思维、做事的习惯。这种由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2(局部上)条理清晰还体现在哪里?

(1)610节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首先 第二个 第三个 此外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四个因素”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写的,思路十分清晰。

衔接语:下面我们就运用课文中所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知识来解释以下几首诗的自然现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问题: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明确:因为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就晚于山下了。是因为高下差异。

玉兰与红杏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到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到了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的功夫,你才到了华 问题:玉兰花“走得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物候现象受纬度影响,越往北玉兰花开得越迟。

除了6-10节这一部分之外,其实文章其他部分条理也是十分清晰的。 (2)这篇科普文在局部上的条理性还体现在哪里?

:11节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此外,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又如:1-2两节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大自然的语言,也体现这篇科普文条理十 可见,这篇科普文不论是整体上还是局部上来看,条理都是十分清晰。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握科普文条理的阅读方法:可以从抓住文章中关键句或者表示次序的词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衔接语:科普文除了条理清晰之外,还有语言准确。教师PPT展示表示语言准确性的句子,让学生同桌相互讨论,这些句子中哪些地方或者词语是体现了这篇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1960年迟五六天。

③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④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⑤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明确:①“10”与“20, 不是11而是10,不是19天而是20,10”与“20


很精确。是作者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得出时间上准确的数据,运用这些精准的数据表示语言的准确性。但是这句话中还有表示语言准确性的地方,那就是“早春三四月间”与“晚春五月初”,为什们说模糊的时间表达也体现了准确呢?因为通科学实验与统计发现时间三月有,四月有,说明时间各有早晚,五月初有的是五初一,五月初二,或者五月初其他时间,具体哪一天不确定,因此,这样的模糊表达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体现。

②“迟十天左右”与“五六天”这两处,“左右”与“五六”都表示约数,因为经过实验之后要么10天多一点,要么10天不够一点,因此用“左右”来表达语言的准确性。“五六”,有时候是五天,有时候是六天,因此,五六天运用约数来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③“约1°”的“约”字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与统计发现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大约1°,不是刚好1°,因此这样的约数表达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体现。还有要迟一个星期这一准确的时间表达来说明语言说明的准确性。

④“可能”表示猜测,因为影响损失的因素很多,而且作者无法做科学实验与统计,因此,运用猜测之词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⑤“较晚”是一个程度副词,相对于“较晚”来说,有“晚”、“最晚”等程度之,运用“较晚”一词不是说明“晚一点点”,也不是“最晚”,因此,“较晚”更能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⑥“在一定高度上”表示限制性的词,不是没有具体的高度,而是无法运用精准的高度来表达,因此,运用限制高度的词语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衔接语:在这篇科普文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去分析了。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体现科普文语言准确性的一般规律?

精准的表达与模糊的表达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从这些准确的语言中,我们可以读出竺可桢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注重观察,勇于实践,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严谨求真,坚持不懈…… 活动4【讲授】作家竺可桢评论

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就是因为这些科学精神支撑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局报”两字。他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活动5【讲授】总结全文评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科普文,不仅学习到物候的相关知识,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描摹、介绍事物,学习到竺可桢那种严谨求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其实,读科普文,我们还可以感知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正如作家薛忆沩所说的:我固执地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在个人书架上为科普作品腾出一个角落。读科普作品会让我们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卑微地位,是精神生活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同学们平时要多读科普作品,用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评论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初冬时在广润书院找到的那棵树吗?现在已经是初夏了,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仔细地去观察,运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写一篇观察日记。

通俗易懂 物候知识

条理清晰 科普文

语言准确 科学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916d5d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