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数学数学论文奏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欢迎阅读!
奏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探疑,在合作探疑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愉快中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成为自觉、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人。
关键词:弊端 交流 共同进步 合作性 创新 我能行 我真行
合作探疑是在自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对课题质疑或对公式、例题等知识遇到困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或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共同解答遇到的难题,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当属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习内容,主要有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等类型,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为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也为提高教学效益,在现行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但这种学习方式,但这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创新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却不是那么容易运用,并不是每次的学习都能成功地组织,其中存在着很多的缺漏和弊端,具体表现在:
(1)、合作操之过急
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位教师上《圆的面积》的课,他首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求圆的面积可不可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计算呢?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教师一听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就马上对学生说:“对啊,前面我们学过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把一种知识转化为学过的一些知识来做,这样子将会更简单,那你们就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到小组上进行讨论吧!”学生一听讨论马上就沸腾开了,场面甚是热闹,但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是拿着自己的圆左观察右观察,而没有讨论出答案。这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学生还没有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于急切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不去引导学生思考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要等学生提出方法后再让学生讨论,就能避免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盲目、无目的,讨论半天也得不出一个结果的情况来。
(2)、合作次数过多
有些教师以为一堂课没有了合作就是不成功的一堂课,合作次数越多课就上得越好,所以一节课安排了多次学生合作,把一切问题都交由学生去探讨,到最后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有位教师在上《长方形的周长》时,组织了三次讨论,第一次让学生讨论什么叫周长,第二次让学生讨论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让学生讨论怎样把具体数量代入公式,三次讨论花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最后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还模模糊糊的,教师就草草下课了。主要原因是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反而会削弱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课堂上达成。
(3)、合作时间不充裕
合作探疑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探疑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成为一种形式。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在质疑课题时提出:“圆的面积计算可不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自学课本,根据课本中提出的方案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时间快到5分钟时,虽然我注意到大部分小组都还在拼图形那个环节,但根据本节课的安排内容,后面还有很多知识还要完成,我马上叫学生停止合作,汇报结果,学生由于在上课前预习过课本,所以都能说出面积公式,但当我问到这个公式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时候,同学们哑口无言,教室里哑雀无声,学生都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我,经过长时间的僵持,学生都还是感到茫然,无从回答这个公式的由来。主要原因是在学生合作质疑时没有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因为学生在讨论中的采用的方法都是不同的,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而不要过于主观地去打断学生讨论,使合作探疑没有起到作用,半途而废,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将使我们安排的合作只是一个形式,而没有取到预想中的效果,使教学受到阻碍。
(4)、问题不具备合作性
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思考安排讨论的这个问题有没有具备合作性,有没有合作的必要,有位教师在上《长方形的周长》时,安排学生讨论周长为什么用字母C表示,学生当时都傻成一片,不知道该怎么讨论。去年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时,听到一位教师汇报他们在课程改革中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位教师在上《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分针更长,时针更短。这些问题都是不用去在讨论的,是约定俗成的,不具备合作性。就像我
们我不必去探讨圆周率为什么用字母“π”表示一样。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先思考哪些问题具备合作性,需要组织学生合作探讨的,很多问题学生在平时都已经很清楚了,所以不必在课堂上花时间去探讨。
(5)、合作技能弱
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学习上的强者你一句我一名,各自抢着说,而弱势者却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是“适逢良机做小动作”。这样的合作可谓浮光掠影,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
对于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如何克服在合作探疑中出现的这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746f88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