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作品的分类欣赏》,欢迎阅读!
美术作品的分类欣赏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而且是对于雕刻、建筑、陶瓷等艺术中所体现出的美术艺术的欣赏。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美术作品欣赏所占的比重较大。这说明,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作品归类,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材中的欣赏作品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一是古今中外的名作欣赏。如我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近代徐悲鸿的《八骏图》。中国画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多描摹大河高山等雄伟的景物,所以有种壮美之感。描摹的花鸟树木会人一种聪慧灵性、伶俐轻快之感。善于运用空气透视法,善于想象。使画面有远有近,有种旷远阔达的气象在里面,并且更加注重使内心的情感表达在画上。
西方的绘画则多为油画,色泽虽然浓重,但却看起来大多有种灰暗之感。很少可以感受到空灵之感。绘画上主要运用焦点透视法,绘画作品多为描摹事件、人物,展现的空间不够开阔,所以常有种压抑的感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椅中圣母》等作品。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西方受宗教的影响深远,宗教气氛浓厚。而中国的儒、释、道教则更多的是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方面,因而束缚较少,所以中国绘画更让人感觉轻快愉悦。当然这和作画的工具运用也有很大关系。西方用画笔,中国则是毛笔。
无论是以前的东学西入,还是后来的西学东入,东西方的交流是不断地加强,相互的影响。所以绘画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学习借鉴。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风格异同。在教学中应该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欣赏和细细品味,从而从点滴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欣赏,包括自己的绘画和自己动手创作的手工制品。这些作品既天真浪漫,富有情趣,又反映了学生们的心理世界和真实想法。充分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支持学生的原形态创作。尊重学生的爱好和理解、自身的审美感受和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等等。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们身心发展。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它充满着学生们的稚拙、想象、天真、创造和纯朴的情感。他们以其自由、欢乐、独特的方式和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评赏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
的姿态,去欣赏审视其作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三是课本中不同种类的范图欣赏。每一课前都会有一些插画和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个概念或技法而设置的。他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给学生某些方面做一些必要的示范,指导着学生自己去亲手绘画或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丰富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
四是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等的欣赏。欣赏雕塑作品需要从认识作品外部的形态特征开始,分清其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与环境是否协调;进而分析作品的思想,作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内蕴和创意。现代的许多抽象雕塑,其形体简明、空间意向强,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夺目性。通过块面、形体、线条、材质等来传达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形态各异,会让学生很感兴趣。
总之,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既要注意从视觉感受方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又要品察和理解美术家赋予美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既要重视他们的欣赏感受,又要调动联想、想象和理性分析,获得独到的审美认识。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反复感受、体验、玩味、认识的过程,直至达到全面把握作品形式和内容,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提高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6c1091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