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人生》中的黄亚萍

2022-05-02 09:27: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人生》中的黄亚萍》,欢迎阅读!
人生,黄亚萍
评《人生》中的黄亚萍

摘要: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

丰碑,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作品仍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共鸣。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成功塑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有关这个主人公的评论性文章更是不胜枚举。但是对于与高加林有着密切关系的另一个人物黄亚萍却很少关注。本文拟就黄亚萍的形象进行探析,以飨读者。

关键词:黄亚萍;人物形象

一、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现代新女性”

黄亚萍的父亲是县武装部长和县委常委,可谓是生在官宦之家。由于是独生女,她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而溺爱有加。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她兴趣广泛,文学音乐、绘画,甚至国际问题都有涉猎,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在读高中期间,她发现高加林涉猎广泛、眼界宽阔的独特气质后,完全不顾班上同学的流言蜚语,积极主动地接近他,和他谈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再到后来,她由于深爱高加林,决定跟张克南断绝关系遭到父母反对时,仍然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谁也没有权力干涉她的追求”[1]

当高加林还在农村当社员时,黄亚萍觉得城里没有谈得来的人,虽然有一个老实憨厚的张克南陪伴着她,但她仍然感到生活过得有点沉闷,希望能有一点浪漫主义的东西。当高加林到城里工作之后,黄亚萍由于有了谈得来的人而兴奋不已,因为“加林的性格、眼界、聪敏和精神追求都是她很喜欢的”[1]

黄亚萍因为与高加林情趣相投而重新确立了恋爱关系。在恋爱方式上,她更是追求“现代的”、“罗曼蒂克式”的恋爱方式:“中午去城外水潭里游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沙滩上晒太阳;傍晚到东岗消磨时间,天上地下的说东道西,首连一首地唱歌”[1]。她身穿上海出的时兴成衣,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将高加林打扮一番,显得非常浪漫。甚至为了故意引人注目,她与高加林同骑一辆自行车,洋洋得意地通过县城的街道,根本不去理睬社会的舆论。甚至为了考验高加林对


自己的爱情,恶作剧地让他冒着大雨给她寻找并未丢失的削苹果刀子。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浓厚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现代新女性”形象。

二、利己主义的爱情观

爱情本来是一个神圣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对待爱情应该抱以严肃的态度。这一点上,黄亚萍做得却不够。在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由于单位上人生地疏,加上她的傲性子别人又不好接近,倍感孤独,是在副食部门工作的张克南一直守候在她身边,对她的话也是言听计从。用黄亚萍自己的话说,“甚至把刀放在克南的脖颈上都发不起来火”[1]。此时高加林正在农村当着农民,黄亚萍只是“渐渐受了感动,接受了克南对她的爱情”,并非真正喜欢克南,在她的内心深处,真正爱的人其实是高加林。

当高加林当上县委通讯干事进城工作后,对她来说非常害怕的前提(即爱高加林而又怕他当农民)已经不复存在的同等条件下,她将两个人放在她爱情的天平上一衡量,发现克南的分量远远比不上加林之时,毅然决定要和高加林生活在一块,中断同张克南的恋爱关系。并且分手的方式仅打算给张克南写一封信,“在感情上我没有什么特别痛苦的,只不过同情和可怜他罢了”[1],这充分体现了黄亚萍在爱情上完全不顾及他人是否会受到伤害的利己主义的爱情观。试想:当黄亚萍再次遇到比高加林更加出众,更有“分量”的男人时,她也会像抛弃张克南一样抛弃高加林的,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当高加林告知他和巧珍的关系时,黄亚萍的表情 “先是半天没说”,后来对加林与农村女人巧珍结婚感到极度的惊讶,“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我真不理解你当时是怎样想的!”[1]她不但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利己主义爱情观是有害的,反而将这种不正确的爱情观灌输给别人,这说明她受这种思想腐蚀甚深。此之外,在与黄亚萍深入接触之后,她任性的性格也让高加林一时无法适应,“她大部分是按她的意志支配他,要他服从她”[1],这从侧面也体现了黄亚萍的利己主义的爱情观。

三、充满矛盾的性格

就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这些方面而言,黄亚萍都比生在农村的高加林强。在上高中时,她对农村来的学生存在偏见,根本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不会


太出色的,只是由于和高加林接触后,才让她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班上也更接近他。

高中毕业后,生活的变化使他们相隔甚远,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她虽然很爱高加林,但她还不能为了爱情嫁给一个农民,她吃不了农村的苦。为此,她割舍了自己对高加林的爱,转而与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张克南谈起了恋爱。当高加林进城工作后,黄亚萍担心的前提不复存在之时,她为了和自己“谈得来“的高加林生活在一起,决定抛弃张克南。当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被揭发,再次变成农民之时,她马上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她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正是为这个矛盾而痛苦!”[1]正是由于她没有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才会陷入这种生活的矛盾之中,她在严峻的生活考验面前才会显得无所适从,既爱高加林而又怕他当农民,这体现了她充满矛盾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路遥文集(一)》,路 遥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



(作者简介:刘锋,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180733376baf1ffc4fade5.html

相关推荐